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怀 天 台 华 顶 僧 唐 /齐 己 华 顶 危 临 海 ,丹 霞 里 石 桥 。曾 从 国 清 寺 ,上 看 月 明 潮 。好 鸟 亲 香 火 ,狂 泉 喷 泬 寥 。欲 归 师 智 者 ,头 白 路 迢 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路(bái lù)的意思:白路指的是没有经过任何费力气就能够轻松得到的成功或利益。
丹霞(dān xiá)的意思:形容山岩色彩鲜艳多变。
归师(guī shī)的意思:返回故乡的军队或学生
狂泉(kuáng quán)的意思:指水流湍急、声势浩大的泉水。也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激烈、激动不已。
临海(lín hǎi)的意思:指靠近海边。
亲香(qīn xiāng)的意思:形容非常亲近、亲密。
石桥(shí qiáo)的意思:指结实、坚固的桥梁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月明(yuè míng)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照耀的夜晚。
智者(zhì zhě)的意思:智慧的人,聪明人
- 翻译
- 巍峨的华顶山濒海而立,红艳的丹霞中隐现着石桥。
曾经在国清寺中,抬头仰望明月照耀的潮水。
美好的鸟儿亲近着寺中的香火,狂野的泉水喷涌在空旷的山谷。
想追随智者大师的脚步,却发现自己已白发苍苍,归途漫长。
- 注释
- 华顶:指天台山的最高峰,华顶峰。
危临海:形容山峰高耸,接近海边。
丹霞:红色的山崖,这里形容山色美丽。
石桥:可能指自然形成的石梁或人工建造的桥梁。
国清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天台县,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
上:向上,此处指在寺中高处。
月明潮:明亮的月光照耀下的海潮。
好鸟:美丽的、鸣声悦耳的鸟。
香火:指寺庙中供奉神佛时燃烧的香和灯火,也代指宗教活动。
狂泉:水流湍急或喷涌壮观的泉水。
泬寥:形容空旷、寂静的样子。
欲归师:想要追随或学习(某位大师)。
智者:这里特指智顗大师,天台宗的创始人。
头白:头发变白,意指年老。
路迢迢:路程遥远,比喻归途艰难或时间久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华顶山怀念天台山的景象。开篇“华顶危临海,丹霞里石桥”两句,以宏伟的画面展现了华顶山雄奇的自然风光,其中“华顶”指的是华顶山,“危临海”形容其地势之险峻,而“丹霞里石桥”则勾勒出一幅天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美丽图景。
接着,“曾从国清寺,上看月明潮”两句,诗人通过回忆自己曾经在国清寺观赏明月与潮汐的经验,表达了对那片净土的怀念之情。其中“国清寺”作为一个具体的地点,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亲身体验。
下片“好鸟亲香火,狂泉喷泬寥”两句,则转向描写山中的生灵与自然景观。这里,“好鸟亲香火”可能指的是鸟儿在温暖的阳光中嬉戏,或是对佛法的比喻,而“狂泉喷泬寥”则形容了山间泉水奔腾、声势壮观的情状。
最后,“欲归师智者,头白路迢迢”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返回师父身边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一丝对岁月流逝和旅途艰辛的感慨。在这里,“师智者”很可能是指诗人的佛法导师或心灵导师,而“头白路迢迢”则是对归途的渴望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不失丰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天台山那片净土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旅程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