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辟(bǎi pì)的意思:形容威力无穷,无所不能。
博劳(bó láo)的意思:形容人勤奋努力,不辞辛劳。
不为(bù wéi)的意思:不关心,不理会
端阳(duān yáng)的意思:端阳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别称,也称为重阳节。端阳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和祭祀祖先的节日。
客怀(kè huái)的意思:指待客之态度诚恳、真诚。
六阳(liù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气概、气势旺盛,充满阳刚之气。
祈谷(qí gǔ)的意思:希望得到丰收和丰富的谷物。
三闾(sān lǘ)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德行高尚的人。
树声(shù shēng)的意思:指风吹树叶发出的声音,比喻传闻或谣言。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苋陆(xiàn lù)的意思:指人的志向或事业的前途广大,充满希望。
无限(wú xiàn)的意思:没有限制或界限,没有尽头或止境。
闲愁(xián chóu)的意思:指无事生愁,形容人闲散无所事事时的烦恼和忧愁。
萧索(xiāo suǒ)的意思:形容寂寞冷落、凄凉无人的景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时分诗人的情感与所见景象。首句“六阳尽处端阳到”点明时节,端午节的到来标志着一年中阳气最盛的阶段结束。接下来,“无限闲愁付太虚”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这些愁绪似乎被寄托在了广阔无垠的天空之中。
“祈谷未闻雩百辟”暗示了诗人对于农业丰收的祈愿,但并未听到祭祀仪式上的声音,可能暗含着对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的感慨。“竞凫谁果吊三闾”则借用了屈原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对自身处境的反思,其中“竞凫”可能象征着世人的忙碌与浮躁,而“吊三闾”则是对高尚人格的追忆与向往。
“博劳傍树声偏聒”通过描写鸟鸣声的嘈杂,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苋陆当阶叶渐舒”描绘了植物生长的自然景象,与前文的静谧形成对比,也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最后,“不为菖花才满酌,客怀萧索正凭渠”表达了诗人虽身处端午佳节,却因内心情感的复杂而感到孤寂。菖花满酌,本应是节日的欢庆之象,但在诗人这里却成了寄托情感的媒介,反映出他内心的萧索与渴望有人共饮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面对传统节日时的个人思绪与情感世界,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社会、历史的思考,以及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夜闻琵琶
金波西流云路洁,千星万星犹点缬。
身世如在冰壶中,高卧风棂赏清绝。
谁家拨动郁轮袍,自抱心声细推说。
猝然闻之耳亦清,徐听令人心欲裂。
八音独有丝声哀,似此琵琶声更切。
龙香动处弦欲折,自拨一声三击节。
湓浦有人曾话别,舟中夜闻金缕掣。
司马酒肠刚似铁,泪珠亦就青衫结。
清音巧作声呜咽,此器特为愁人设。
韵如寒泉清且冽,安得曹纲同一拨。
曲终忽作裂帛声,万籁沉沉天地阔。
仙都山
鼎湖不可见,巍然但孤峰。
特立亘万古,气压诸山雄。
黄帝久得仙,游行跨飞龙。
至今世俗传,尚指辇路通。
颇如升天桧,追求白鹿踪。
常言贵荒唐,厥见真儿童。
顾惟此山奇,实宜仙所宫。
水声来冷风,和以万本松。
客枕久未稳,笙箫满虚空。
颇疑九成音,不在二典中。
但恐蚩尤旗,晔晔舒长虹。
虽能独不死,忍视斯民穷。
君看涿鹿战,万古蒙其功。
鼎湖何足道,帝德弥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