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薇歌》
《采薇歌》全文
秦 / 伯夷   形式: 四言诗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ǎiwēi
xiānqín / bǎi

dēng西shāncǎiwēi

bàobàozhīfēi

shénnóngxiàyānméi

shìānguī

jiēmìngzhīshuāi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忽焉(hū yān)的意思:突然,忽然间

神农(shén nóng)的意思:指农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非常高超,是农业的行家里手。也用来形容医术高明。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虞夏(yú xià)的意思:指担心、忧虑。

吁嗟(yù jiē)的意思:表示叹息、慨叹、感叹或唏嘘,形容人们的情绪或心情低落或失望。

以暴易暴(yǐ bào yì bào)的意思:用暴力的手段对抗暴力,以暴制暴

鉴赏

这首诗是《采薇》或称《采薇歌》,出自先秦时期,作者通常被认为是古代圣人伯夷。全诗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现实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神农虞夏时期农业文明的怀念。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表示诗人登上西边的山丘去采集一种叫做“薇”的植物,这里“薇”可能象征着某种理想或美好的东西。"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黑暗,人们习以为常,不再觉得这种状态有什么不对。

接下来的两句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吾适安归矣?" 表达了诗人对于远古时代农业文明的怀念,那是一个相对太平的年代。这里的“神农”指的是传说中的农业始祖,虞夏则可能是指夏朝早期。

最后两句 "吁嗟徂兮,命之衰矣" 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悲哀和无奈,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远古与当时的社会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苦难的不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悲凉情怀。

作者介绍
伯夷

伯夷
朝代:秦

伯夷(生卒年不详),商末孤竹国人,商纣王末期孤竹国第八任君主亚微的长子,弟亚凭、叔齐。子姓,名允,是殷商时期契的后代。初,孤竹君欲以三子叔齐为继承人,至父死,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父命为尊,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伯夷叔齐同往西岐,恰遇周武王讨伐纣王,伯夷和叔齐不畏强暴,叩马谏伐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姜子牙曰:此二人义人也,扶而去之。
猜你喜欢

秋夜坐竹下口占示净成诸子四首·其三

往返含鄱路,鸠材作栋梁。

他时茅殿月,此日草头霜。

莫笑买山拙,应怜避世狂。

请看秋雁影,随意上潇湘。

(0)

秋灯二首·其一

静夜疏林透,遥山一点微。

风高围土屋,月落上人衣。

不共华筵醉,如怜独策归。

寒云千嶂合,谁与待朝晞。

(0)

羊城即事

一郡旌旗满,孤城落照间。

散骑何日出,大将几时还。

近海归无渡,连云旧有关。

犹怜竹径外,徙倚独看山。

(0)

读大唐西域记十三首·其四

睹史多上人,大庵没罗心。

未断铦刀舌,善来莲花身。

三年不相报,六月下阶庭。

相好不可言,妙音谁与闻。

一人乃多形,一心乃多因。

多形人岂幻,多因心自真。

先后俱不到,春风吹蚤林。

万木一时茂,天上亦成阴。

(0)

种菊二首·其一

万卉各有奇,潜颖候春泽。

茂林郁佳气,苍茫竞红白。

霖泽殊未终,春开复春落。

芳菲不到秋,讵关覆载薄。

梧桐一叶飞,草木皆萧索。

独立何煌煌,黄金曜霜萼。

岂不畏寒猋,抱一从旅泊。

将以贻幽人,遐襟恣磅礴。

晚登君子志,硕德须早植。

(0)

示雪盛禅人

雪盛供我研,即日乞书扇。

我书既不佳,报称亦颇贱。

嘉尔解人意,忘我笔墨俚。

忻然惠一言,似诗而实偈。

汝性如美石,良工待雕琢。

因缘信有时,逡巡惧瓠落。

汝事余有年,忽务徒周旋。

何如一片石,抱璞蹲吾前。

我闻古之学,慕道如饥渴。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李泌 慧寂 安如山 李冠 袁黄 贾凫西 蔡卞 江忠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