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声惊雉起,风信报梅开。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游 前 山 宋 /陆 游 兀 兀 无 欢 意 ,闲 游 未 拟 回 。屐 声 惊 雉 起 ,风 信 报 梅 开 。山 雪 堆 僧 衲 ,溪 流 动 蛰 雷 。平 生 一 桐 帽 ,自 惜 犯 尘 埃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埃(chén āi)的意思:指非常微小的尘土或灰尘,也用来比喻微不足道的事物或人。
风信(fēng xìn)的意思:指传递消息或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欢意(huān yì)的意思:喜爱、满意的心情
流动(liú dòng)的意思:指事物要保持不断发展和进步,不能停滞不前。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僧衲(sēng nà)的意思:指和尚、僧人的衣服。也用来形容人穿着朴素,不讲究装饰。
生一(shēng yī)的意思:指生命的开始或者创造的起点。
桐帽(tóng mào)的意思:指被人轻视、不被重用的人或事物。
溪流(xī liú)的意思:形容水流清澈、流动不息。
闲游(xián yóu)的意思:指闲散无事地游玩、漫步、游逛。
雪堆(xuě duī)的意思:形容积雪堆积在一起,高而且厚。
蛰雷(zhé léi)的意思:蛰雷指的是雷声在云层中蓄势待发,暂时没有发出来的状态。比喻事物暂时没有爆发出来,但潜在的能量已经积聚到了极点。
- 注释
- 兀兀:形容心情不愉快或精神集中。
闲游:随意游玩。
回:返回。
屐声:木屐踩踏地面的声音。
雉:野鸡。
风信:预报天气变化的自然现象,如花香、风向等。
梅开:梅花盛开。
山雪:积雪覆盖的山峦。
僧衲:僧人的袈裟。
蛰雷:冬眠中的雷声,比喻沉寂无声。
桐帽:用桐木制成的帽子。
犯尘埃:沾染尘土,这里指世俗尘世。
- 翻译
- 心情郁郁没有欢乐之意,随意游玩还不打算返回。
木屐声惊动了栖息的野鸡,风信透露着梅花即将开放的信息。
山上的雪堆积在僧人的衣袍上,溪水流动的声音像冬眠中的雷鸣。
我一生只有一顶桐木帽,独自珍惜,不愿让它沾染尘埃。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前山》,描绘了作者在山中闲游的场景。首句“兀兀无欢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略显孤寂,没有太多欢乐的情绪。接下来的“闲游未拟回”则透露出他悠然自得,无意回归尘世的态度。
“屐声惊雉起”通过写自己行走时木屐的声音惊动了山中的野鸡,展现了山林的宁静与生机。而“风信报梅开”则暗示了季节转换,春风带来了梅花绽放的信息,富有诗意。
“山雪堆僧衲”描绘了山中积雪覆盖着僧人的衣袍,画面冷峻而静谧,反映出诗人对僧侣生活的想象或向往。最后一句“溪流动蛰雷”运用比喻,说溪水流动的声音如同冬眠动物苏醒时的雷鸣,富有动感和生机。
结尾处,“平生一桐帽,自惜犯尘埃”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简朴生活的珍视,以及对于尘世纷扰的回避。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游历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