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
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方平道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哲理和对自然的感悟。
首联“病怯春衫薄,衰怜葛屦轻”,以病弱之身面对轻薄的春衫,以及衰老之躯对轻便葛屦的怜惜,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时光的流逝。春衫之薄,不仅指衣物的轻薄,也象征着季节的更迭,生命的短暂。葛屦之轻,则是自然与简朴的象征,与后文的“心同水共清”相呼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纯净的追求。
颔联“平芜迷旧迹,幽鸟变新声”,通过描写荒草覆盖的平地模糊了过去的痕迹,以及幽静的鸟儿发出的新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平芜的“迷”字,既指视觉上的模糊,也暗含了记忆的渐行渐远。幽鸟“变新声”,则预示着新生与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
颈联“兴与云俱远,心同水共清”,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的心境如同清澈的流水,不受外界纷扰的影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而“兴与云俱远”,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精神追求,仿佛与飘渺的云彩一同远去,追求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尾联“胶胶还扰扰,回首笑浮生”,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与反思。在经历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个人心境的波动后,诗人意识到世事的纷扰与人生的虚幻。然而,他以微笑的态度面对这一切,似乎在嘲笑生活的无常与自己的渺小,体现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我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态中的超然态度。
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
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
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见说往来多静者,未知前日更逢谁。
山雪照湖水,漾舟湖畔归。
松篁调远籁,台榭发清辉。
野岫分闲径,渔家并掩扉。
暮年诗力在,新句更幽微。
令终归故里,末岁道如初。
旧友谁为志,清风岂易书。
雨坟生野蕨,乡奠钓江鱼。
独夜吟还泣,前年伴直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