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勤 尊 师 历 阳 山 居 唐 /许 浑 二 十 知 兵 在 羽 林 ,中 年 潜 识 子 房 心 。苍 鹰 出 塞 胡 尘 灭 。白 鹤 还 乡 楚 水 深 。春 坼 酒 瓶 浮 药 气 ,晚 携 棋 局 带 松 阴 。鸡 笼 山 上 云 多 处 ,自 劚 黄 精 不 可 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鹤(bái hè)的意思:白鹤是指白色的鹤,比喻高飞远翔、神态悠然的样子。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苍鹰(cāng yīng)的意思:比喻勇敢、威武的人。
楚水(chǔ shuǐ)的意思:楚水指的是楚国的水,用来比喻清澈透明的水。
出塞(chū sài)的意思:出塞是指从边塞地区离开,也可以指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房心(fáng xīn)的意思:指一个人心地善良,为人正直,不做坏事,不存恶念。
胡尘(hú chén)的意思:形容人行为放荡不羁、无拘无束,不拘小节的样子。
还乡(huán xiāng)的意思:指离开故乡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故乡。
鸡笼(jī lóng)的意思:比喻受到限制、束缚无法自由行动。
酒瓶(jiǔ píng)的意思:比喻人的容量小,才能有限的人。
棋局(qí jú)的意思:比喻事情的发展和结果。
潜识(qián shí)的意思:指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智慧和知识。
松阴(sōng yīn)的意思:指林木茂盛的阴凉处,比喻宽敞明亮的房屋或环境。
羽林(yǔ lín)的意思:羽林指的是古代帝王的禁卫军队,也可以指代精锐部队或官方的警卫队伍。
知兵(zhī bīng)的意思:了解军队、兵器和战争的知识。
中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的人。
子房(zǐ fáng)的意思:指妻子的房间,也用来形容妻子的美貌。
- 注释
- 二十:指年龄,二十岁。
知兵:懂得军事,熟悉兵法。
羽林:古代禁卫军名称,这里代指军队。
中年:人生的中期阶段。
潜识:内心认识到,暗自理解。
子房心:张良(字子房)的心计,比喻深沉的智慧和谋略。
苍鹰:猛禽,这里比喻勇猛的战士或自己。
出塞:出征边疆。
胡尘灭:消灭敌寇,胡人入侵的战乱平息。
白鹤:象征高洁或归隐。
还乡:返回家乡。
楚水深:形容南方水乡,也暗喻归隐之地。
春坼:春天开启。
酒瓶:装酒的容器。
浮药气:酒中泡有药材,散发药香。
晚:傍晚时分。
携:携带。
棋局:棋盘,这里指下棋的活动。
带松阴:伴随着松树下的阴影,形容环境清幽。
鸡笼山:地名,泛指高山。
云多处:云雾密集的地方,形容高远或神秘。
自斸:自己挖掘。
黄精:一种草药,传说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不可寻:难以找到,比喻超脱世俗、难以追寻的生活状态。
- 翻译
- 年仅二十已懂得兵法在羽林军中服役,中年时暗暗有了张良般的智谋之心。
像苍鹰出塞让胡人尘埃落定般立功,又如白鹤归乡飞越楚地深水之滨。
春日里打开酒瓶药香四溢,傍晚提着棋盘行走林间留下松影。
在云雾缭绕的鸡笼山顶,自己挖取黄精(草药)却难以寻觅踪迹。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的赞美。开篇“二十知兵在羽林,中年潜识子房心”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早年曾经有过军事才能,并且到了中年后能够深刻理解古代圣贤子房(张良)的智慧,显示出这位隐士不仅武略非凡,而且对道德修养也有很高的造诣。
“苍鹰出塞胡尘灭,白鹤还乡楚水深”则描绘了一种边塞与归乡的情景。苍鹰在边塞上空飞翔,象征着边疆的安宁;而白鹤返回家乡,则是隐士归隐的意象,与“楚水深”相呼应,形成一幅深邃静谧的山水画卷。
“春坼酒瓶浮药气,晚携棋局带松阴”进一步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春天时,隐士在山中品酒,酒瓶中飘散着草药的香气;到了傍晚,他携带着棋盘,身边伴随着松树的阴凉。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鸡笼山上云多处,自斸黄精不可寻”则表达了对隐士修道成仙的向往。鸡笼山是道教著名的修炼之地,诗人通过“云多处”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自斸黄精不可寻”则透露了隐士已然达到了非常高深的道境,以至于连仙丹(黄精)都不再追求,可见其心灵世界之纯净与高远。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隐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诗人以赞美的心态,向读者展示了这位隐士在山居中的宁静自得与高洁脱俗,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意境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读中兴颂碑
峨峨蜀道艰难路,万里行人走征戍。
招摇夜发川谷惊,回首长安满烟雾。
朔方日已催天明,朱辉散射朝霞升。
旌旗指顾豺虎静,风雨汛扫烟云清。
臣能奸君子诈父,身有妖雏不知顾。
江中鹿死始悲嗟,帐下猪惊犹躁怒。
万年枝上春风回,明明九庙无风埃。
扶鞋缀组命书重,崇邑大县华封开。
如何李父干天路,祸未单诛已交恶。
子仪不保坟土乾,淮阳岂为幽燕惧。
太宗功业三代前,煌煌建立今古传。
两宫哀笳十五曲,至今谈者犹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