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
收穫辞霜渚,分明在夕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和深远的山水之美。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开篇即以宏伟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瞿唐峡是古代著名的险要之地,而白帝城则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这里通过龙和江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山川的雄伟与神秘。
终年常起峡,每夜必通林,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情感。他不仅在白日里攀登峡谷,更是在每个夜晚穿行于森林之中,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收穫辞霜渚,分明在夕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霜渚是指草木被霜覆盖的景象,而夕岑则是傍晚时分的山岭。这两者都是秋冬季节特有的景色,诗人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淡远和超脱的情感。
高斋非一处,秀气豁烦襟,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的居所和心境。高斋指的是高耸的书房或隐居之所,而“非一处”则表明这不是一般的住所,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居所。秀气豁烦襟,则形容了一种清新脱俗、心胸开阔的情怀,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川、霜渚、夕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情怀和深厚的山水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他那种超越尘世纷扰,追求心灵净化的精神追求。
我生六十四,四度闰中秋。
碧天千里如水,明月更如流。
照我洛滨诗伯,携手仙卿廛隐,阆苑与同游。
人醉玉相倚,不肯下琼楼。芗林老,章江上,几回头。
剩欲控鹤瀛海,聊下越王州。
直入白云深处,细酌仙人九酝,香雾尽侵裘。
共看一笑粲,以写我心忧。
身占河南第一功,力行笃信守家风。
渊源漫说斯文丧,深切今知此道东。
七日梦楹终有待,三年筑室恨无从。
嵩伊千古温淳气,收入稽山鉴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