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沧波(cāng bō)的意思:指江河湖海中的波浪,也比喻人事变幻不定、世事变迁。
还宗(hái zōng)的意思:指回归本宗教或信仰,也可指回到原点,回到最初的状态。
家客(jiā kè)的意思:指家庭内外的客人,也指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
今年(jīn nián)的意思:指当前这一年,即指现在或最近的一年。
良辰(liáng chén)的意思:指美好的时刻或时光。
莓苔(méi tái)的意思:指草木生长茂盛的样子。
内外(nèi wài)的意思:内部和外部
岂能(qǐ néng)的意思:表示不可能或不能够。常用于反问句或否定句中,用来表达强烈的否定态度。
水烟(shuǐ yān)的意思:指烟雾腾腾,如水一般弥漫。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外篇(wài piān)的意思:指与主题或正文不相干的内容,或指故事中的插曲。
忘筌(wàng quán)的意思:忘记了渔网,却记得了渔框。比喻人只记住了一部分,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葭菼(jiā tǎn)的意思:指繁茂的草木、芦苇丛生的地方。
烟波(yān bō)的意思:指水面上烟雾缭绕,波纹起伏的景象,形容水面景色美丽、宜人。
吟风(yín fēng)的意思:指吟咏风景、吟诗作赋等艺术活动。
游鳞(yóu lín)的意思:形容鱼游动的样子,也用来比喻众多的事物或人群密集而活跃的景象。
有待(yǒu dài)的意思:表示需要等待或需要进一步处理的事情。
- 注释
- 曾是:曾经。
归家客:回家的人。
今年:今年。
未旋:还未回归。
游鳞:游动的鱼。
有待:等待机会。
织网:编织渔网。
捐:放弃。
向水:面对水面。
烟波夕:傍晚烟波。
吟风:吟咏风声。
岁月迁:岁月流逝。
莓苔:青苔。
古岸:岸边。
葭菼:菖蒲和芦苇。
清川:清澈的河流。
沧波叟:沧海的老翁。
内外篇:内省与外求的学问。
良辰:美好时光。
自掷:虚度。
忘筌:忘却工具,这里指忘却追求知识的手段。
- 翻译
- 曾经是个回家的人,今年还未回归。
游动的鱼儿等待着机会,织网怎能轻易放弃。
面对傍晚的水面烟波,岁月在吟风中流逝。
岸边长满莓苔,菖蒲和芦苇改变了清澈的河流。
我不会追随沧海的老翁,而是回归内省与外求的学问。
美好的时光不应虚度,今日希望能忘却工具。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薛少殷的作品,名为《临川羡鱼》。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渴望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以深沉的情感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
诗首“曾是归家客,今年且未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返回故乡的强烈愿望,但却迟迟不能成行。这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象征着古代文人常有的离愁。
接着,“游鳞方有待,织网岂能捐。”使用了鱼在水中游动和蜘蛛织网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甘平庸和坚持自我理想。这里的“游鳞”指的是鱼在水中的自由自在地生活,而“织网”则是蜘蛛勤劳编织网罗的象征。
第三句“向水烟波夕,吟风岁月迁。”诗人面对流水,感慨于时光的流逝。这里的“烟波”描绘了水面的柔和迷离,“吟风”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的写照。
“莓苔生古岸,葭菼变清川。”通过对岸边野草和河流变化的描述,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界深厚的情感。这里,“莓苔”指的是长在古老河岸上的野草,而“葭菼”则是水中的藻类植物,这些意象共同描绘出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观。
“不逐沧波叟,還宗内外篇。”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和学问的追求,不随波逐流,而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学术探究。这里,“沧波”指的是奔腾的河水,“叟”则是一种老迈的声音,象征着世事的变迁。
最后两句“良辰难自掷,此日愿忘筌。”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这里,“良辰”指的是宝贵的时间,“难自掷”则是说这些时光不容易获得,而“此日愿忘筌”则是诗人希望能在这一天中暂时忘却世俗的牵绊和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张丞归平江
来何迟暮去何忙,不道离人欲断肠。
清节如君谁可继,遗风他日愈难忘。
鲈肥酒熟归时好,水绿山青去兴长。
便恐鹓行须簉羽,蓝桥风月两相忘。
宴清都·其五送马林屋赴南宫,分韵得动字
柳色春阴重。东风力,快将云雁高送。书檠细雨,吟窗乱雪,井寒笔冻。家林秀桔霜老,笑分得、蟾边桂种。应茂苑、斗转苍龙,唯潮献奇吴凤。
玉眉暗隐华年,凌云气压,千载云梦。名笺淡墨,恩袍翠草,紫骝青鞚。飞香杏园新句,眩醉眼、春游乍纵。弄喜音、鹊绕庭花,红帘影动。
满江红·其七寿王实之
鹤驭来时,长占定、一年清绝。
九万里、纤云收尽,帝青空阔。
月露偏为丹桂地,风霜欲放黄花节。
听玉笙、缥缈度缑山,吹初彻。曾直把,龙鳞批。
曾戏取,鲸牙拔。向绛河濯足,咸池晞发。
俗子底量吾辈事,天仙不在臞儒列。
世岂无、瑶草与蟠桃,堪攀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