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闲 居 孟 夏 即 事 唐 /许 浑 绿 树 荫 青 苔 ,柴 门 临 水 开 。簟 凉 初 熟 麦 ,枕 腻 乍 经 梅 。鱼 跃 海 风 起 ,鼍 鸣 江 雨 来 。佳 人 竟 何 处 ,日 夕 上 楼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海风(hǎi fēng)的意思:海洋上的风,也用来比喻新鲜、清新的感觉或气息。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佳人(jiā rén)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也可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景色。
楼台(lóu tái)的意思:楼台指的是高大的建筑物或台阶,常用来比喻权势显赫、声望高大的地位。
青苔(qīng tái)的意思:指长满石头或地面的苔藓,比喻长期未被打理或使用的事物。
日夕(rì xī)的意思:日出和日落,表示时间的流逝。
树荫(shù yīn)的意思:指树木的阴凉处,也比喻得到保护或庇护的地方。
鼍鸣(tuó míng)的意思:形容虽有声音,但无人理会。
鱼跃(yú yuè)的意思:形容鱼儿跳跃出水,比喻人有出类拔萃之才能或突破困境之意志。
- 翻译
- 绿树下青苔生长,简陋的柴门面对着水面开启。
竹席透出初夏麦香的凉意,枕头上还残留着梅雨后的湿润。
鱼儿随着海风跳跃,鼍龙在江雨中发出鸣声。
那位美人究竟去了哪里?日暮时分我独自登上楼台寻找。
- 注释
- 绿树:茂盛的树木。
荫:遮蔽。
青苔:一种绿色的苔藓植物。
柴门:简陋的木门。
临:面对。
水开:指门对着水面。
簟:竹席。
凉:清凉。
初熟:刚刚成熟。
麦:小麦。
枕腻:枕头因湿润而显得滑腻。
乍经:刚经历过。
鱼跃:鱼儿跳跃。
海风:海上的风。
鼍鸣:鼍龙的叫声。
江雨:江上的雨。
佳人:美女。
竟:竟然。
何处:在哪里。
日夕:傍晚。
楼台:楼阁或平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篇“绿树荫青苔,柴门临水开”,通过对郁郁葱葱的绿树、柔软的青苔以及简陋的柴门与河水相邻的环境描绘,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紧接着,“簟凉初熟麦,枕腻乍经梅”,诗人细致地捕捉了麦子成熟时的清凉气息,以及枕头边散发着梅香的意象,这些生动的感官体验增加了画面之美。
然后,“鱼跃海风起,鼍鸣江雨来”,诗人转而描写了自然界的另一番景致——水中的鱼儿跳跃,以及远处传来的鼋(一种类似龟鳖的动物)的鸣叫声与即将到来的江雨,这些都是对动态自然美的捕捉,增添了画面的生机。
最后,“佳人竟何处,日夕上楼台”,诗人在这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中不禁思念起那位心中的“佳人”。他每到日落时分,都会登上高台远眺,希望能寻见佳人的踪迹。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隐逸生活,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内心的孤独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感遇十二首·其四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早发湘潭寄杜员外院长
北风昨夜雨,江上早来凉。
楚岫千峰翠,湘潭一叶黄。
故人湖外客,白首尚为郎。
相忆无南雁,何时有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