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归 山 吟 寄 友 宋 /释 清 豁 聚 如 浮 沫 散 如 云 ,聚 不 相 将 散 不 分 。入 郭 当 时 君 是 我 ,归 山 今 日 我 非 君 。
- 鉴赏
这首诗《归山吟寄友》由宋代诗人释清豁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表达了对友情与人生变化的深刻感悟。
首句“聚如浮沫散如云”,以“浮沫”和“云”为喻,形象地描绘了相聚时的短暂与飘忽不定,如同泡沫般易逝,又如云朵般随风散去,暗示了相聚的短暂与无常。接着,“聚不相将散不分”则强调了聚散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在时间的流转中自然交替,没有刻意的安排或区分,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预测性。
“入郭当时君是我,归山今日我非君。”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入郭当时君是我”描述了过去某个时刻,诗人自己曾是那个进入城市(郭)的人,而朋友则是留在山中的。后一句“归山今日我非君”则表明现在的情况发生了逆转,诗人成为了归隐山林的人,而朋友却可能留在了城市。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角色的转换,也暗含了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生活选择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探讨了人生聚散无常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我生活选择的思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来象征人生的阶段和变化,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悼杨师月如
夙昔慕鲁连,挟愤欲蹈海。
嗣乃笑其愚,何不看胡亥。
今知冢中骨,及躬且危殆。
倘得一睹之,保身吾岂怠。
吾师明月珠,晔晔多光彩。
不甘遗暗途,且欲资甄采。
遂奋紫骝驹,长安逐驽骀。
期展千里足,昂昂致高垲。
岂意志未伸,忽值城邑改。
一夫弄权柄,万方沸鼎鼐。
异军倏然起,民意未可绐。
固有旧田园,犹得滋兰茝。
天命已可知,所望归而待。
奈何一嗟跌,默默以千载。
北望泪沾裾,魂兮尔安在。
焉得复归来,雷音听奏凯。
斋中读书十二首·其五
全诗三百篇,蔽以无邪思。
新安违卜序,乃有淫奔词。
再传及王柏,诞妄尤不支。
删替死麇篇,二南蒙诟訾。
更据平王号,编次王风移。
降及郑卫风,一一屏斥之。
私议曲阜本,白璧留瑕疵。
蚍蜉撼大木,徒为后世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