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浩歌(hào gē)的意思:形容歌声宏亮、激昂壮丽的样子。
林樾(lín yuè)的意思:指树木茂盛、林木繁荣的景象。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蹁跹(pián xiān)的意思:形容行走或舞蹈时姿态轻盈、优美。
清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清新、舒适的风。比喻清新的气息或环境。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羽衣(yǔ yī)的意思:指仙人披着的羽衣,比喻高贵、神圣的衣服或身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超然的画面,诗人以“羽衣”开篇,仿佛在描述一位仙人或隐士的轻盈身影,在林间的树荫下悠然自得地坐着。这里的“羽衣”,常用来形容神仙或高人的服饰,暗示着诗中的主人公超脱尘世,追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
接着,“悠悠坐林樾”一句,通过“悠悠”二字,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缓慢、心境平和的状态,而“坐林樾”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物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之中,与树木、山石融为一体。
“浩歌天地间”一句,展现了诗中人物的豪情与洒脱,他不在意世俗的束缚,而是放声歌唱于广阔的天地之间,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这里的“浩歌”,既有声音的宏大之意,也蕴含着情感的激荡与心灵的释放。
最后,“清风共明月”将画面推向了高潮,清风与明月成为了诗中人物情感的寄托,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美好象征,更是诗人内心纯净、高洁品质的映射。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观,更寓意着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心如明月般清澈明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动作、环境氛围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情感与哲理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雪中方四隐君访宿有诗忆鹿田风雨旧游奉和并呈吴六赞府
金华人北山,空响出静伫。
鹿田在其颠,肺石来风雨。
有客六七人,昔游至其处。
唯我愁不眠,起坐蹴君语。
谓此定何声,百感生离绪。
玩非琴与瑟,复异砧将杵。
醉者呼不应,愁者自为苦。
空棂怯孤衾,展转如巢树。
湿歌散馀悲,以足拊柱础。
尔来又七年,欲至困羁旅。
传闻老桑门,已复蝉蜕去。
入山恶少年,巾钵空其聚。
乃知人世间,何者为客主。
而我同怀人,忽复异处所。
梦中遥相望,各抱不售贾。
有客不同游,亦是同怀者。
地主况有期,舆马不待假。
倘规宿山中,畸人不应舍。
《雪中方四隐君访宿有诗忆鹿田风雨旧游奉和并呈吴六赞府》【宋·谢翱】金华人北山,空响出静伫。鹿田在其颠,肺石来风雨。有客六七人,昔游至其处。唯我愁不眠,起坐蹴君语。谓此定何声,百感生离绪。玩非琴与瑟,复异砧将杵。醉者呼不应,愁者自为苦。空棂怯孤衾,展转如巢树。湿歌散馀悲,以足拊柱础。尔来又七年,欲至困羁旅。传闻老桑门,已复蝉蜕去。入山恶少年,巾钵空其聚。乃知人世间,何者为客主。而我同怀人,忽复异处所。梦中遥相望,各抱不售贾。有客不同游,亦是同怀者。地主况有期,舆马不待假。倘规宿山中,畸人不应舍。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1167c6b416e3648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