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名为《颂古四十四首·其四》,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法泰。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深邃的画面,以佛教禅意为主题。"堂堂妙相绝锱铢",妙相指的是佛的庄严形象,"绝锱铢"形容其超越世俗的细微差别,展现出佛的广大无边。接下来的"善恶都忘见也无",表达了佛家的空性观念,即一切善恶相对概念在佛眼中都不再存在,达到无分别的境界。
"万里云收天界净",通过万里云彩的消散,象征着心灵的净化和宇宙的开阔,天界因此显得纯净无暇。最后的"海心无浪月轮孤",将大海与月亮相结合,描绘出海面平静如镜,月亮孤独地悬挂,寓意心境的寂静和智慧的独照。
整体来看,这首诗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传达了佛教中的空灵、纯净和超脱的修行境界,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朱泽民云山障子为萧德颢题
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
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
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
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
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
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
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
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
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
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
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
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
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
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朱泽民云山障子为萧德颢题》【明·杨士奇】昔闻朱侯写山水,一幅争投百金价。至顺今来七十年,却在桃源看图画。生绡八尺垂中堂,群山叠出开青苍。前峰如屏锦霞烂,后岭岧峣插天半。春风啼鸟浑欲闻,石磴盘盘屡回转。双松如龙千尺强,几年偃蹇山之阳。松根古道向何处,策马担簦去无数。别看丹翠出层楼,云影浓遮入无路。云遮雾滃深复深,信有隐者藏中林。高怀远致不可即,空望微茫劳我心。当时此景知何地,雁荡兰亭岂相似。自是天机妙入神,位置从容见精意。朱侯朱侯追郑老,笔势词华共妍好。此图三绝交辉煌,千载人间视为宝。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41867c681f0a1f68252.html
小瀛洲
晨下蓬莱宫,言访瀛洲君。
瀛洲咫尺地,东与东华邻。
结宇非崇高,潇洒净埃氛。
虽无弱水限,门绝尘俗人。
金葩间瑶草,阶戺扬清芬。
琼简兼赤书,充列太古文。
常时白玉堂,飘拂来清真。
相与共玄谭,造诣精入神。
盘出枣如瓜,森侍皆凤麟。
意超紫霞表,道匪玉局抡。
旷视六合内,逍遥任大钧。
拟古四十一首·其九
荆山有美璞,巴蜀多名材。
此物信为奇,攻治亦难哉。
匠石得其良,宝就成层台。
胡为用匪人,坐此斲削乖。
既自玉之玷,还为木之灾。
而况上天工,理代必汝谐。
餗覆良可虑,栋挠谅难陪。
所以虞周圣,登庸必贤材。
解语花.花朝春分
轻风皱瀫,稚雨烘烟,小院嫌岑寂。燕归曾识。
剪芳痕、依旧草昏南陌。分来国色。
都不管、寒香狼藉。空几度、阴晴费了,染成一庭碧。
屈指韶光堪惜。艳冷辉迟,喜花期兹日。
风信迢遥,更倡条、嫩叶数番消得。听残玉笛。
临画槛、杏杉吹湿。怅无憀、远黛轻柔,薄恨依然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