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岸巾(àn jīn)的意思:比喻在重要关头给予帮助、支持。
鼻端(bí duān)的意思:指事物非常接近,就在眼前或鼻尖前面。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大声(dà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亢、洪亮,大声喊叫。
笛材(dí cái)的意思:指某人或某物的才能或本领。
氛埃(fēn āi)的意思:形容气氛或环境十分安静、静寂。
风漪(fēng yī)的意思:指水面上微风吹动所形成的涟漪,比喻一点小小的影响或变化。
流汗(liú hàn)的意思:因紧张、劳累、恐惧等情绪而出汗。
马正(mǎ zhèng)的意思:形容人行为端正,正直无私。
起岸(qǐ àn)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的起初或开始阶段。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上雨(shàng yǔ)的意思:指雨势逐渐加大,下得更大了。
生作(shēng zuò)的意思:指人生活或工作中的行为表现,特指做事生疏、不熟练或不得法。
睡媒(shuì méi)的意思:指人在疲劳时睡觉,能够恢复体力和精神。
松石(sōng shí)的意思:指人的心情或态度松懈,不严肃认真。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 翻译
- 在槐树和楸树的浓荫下,绿色的窗户敞开着,大自然仿佛成了先生入眠的媒介。
汗水还未干透,衣服上又落下了雨水,大声的鼾声像打雷般从鼻孔发出。
枕头用松石精心雕琢,分置为弹琴的垫子,竹席编织如风中的涟漪,准备用来制作笛子。
他起身拿起头巾,看着远处打水的井,此时人间的车马喧嚣正笼罩在尘埃之中。
- 注释
- 槐楸:槐树和楸树,古代常见的两种树木。
绿窗:绿色的窗户,形容环境清幽。
睡媒:指大自然成为入睡的媒介。
流汗未乾:指刚出的汗还没有完全干透。
鼻端雷:形容鼾声大得像打雷一样。
枕镌:雕刻的枕头。
琴荐:弹琴时使用的垫子。
簟织风漪:竹席编织得像风中的波纹。
汲井:打水的井。
氛埃:尘埃,形容人间的喧嚣和纷扰。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陆游在夏日午后小憩的情景。首句"槐楸阴里绿窗开",以槐树和楸树的浓荫为背景,绿意盎然的窗户开启,营造出宁静舒适的环境。"天与先生作睡媒",将自然之美与人的休息巧妙地联系起来,暗示着午睡是上天的恩赐。
"流汗未乾衣上雨,大声已发鼻端雷",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夏日午睡中短暂的梦境,仿佛汗水未干衣服就已沾染上雨滴,而鼻息间似乎已有雷声响起,生动展现了梦境的奇特与生动。
"枕镌松石分琴荐,簟织风漪取笛材",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午睡时的惬意,枕边的松石仿佛被雕刻成琴座,而凉席上的风纹如同笛子的音波,展现出诗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和享受。
最后两句"却起岸巾看汲井,人间车马正氛埃",诗人从梦中醒来,看到窗外人世间的喧嚣与尘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他对纷扰世俗生活的疏离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午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夏日午睡的闲适画面,寓含了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淡淡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塘上行
蒲生磐石下,孤根节累累。
移植君池上,安能节无亏。
水清蒲叶长,水浊盛涂泥。
非君今有他,妾罪昔自知。
故欢昔日恩,贱妾今日身。
弃置累君德,他人怜自今。
恻恻心恻恻,苦念君畴昔。
浮云掩明月,为辉不终夕。
拔菅出茆中,积贱易见荣。
蕴大束薪里,积毁难没齿。
君能垂末光,鉴妾灰命时。
新欢亟为乐,明月妾今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