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蒲桃》
《蒲桃》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蒲桃西域种,佳品伊凉

映日晶荧白,迎秋冷淡香。

清甘嗤马乳滴翠阿房

何用酿为酒,方能醉渴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阿房(ē páng)的意思:指追求权力、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

滴翠(dī cuì)的意思:形容绿色鲜艳、如珠玉般美丽。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佳品(jiā pǐn)的意思:指优秀的、出色的物品或作品。

晶荧(jīng yíng)的意思:形容光亮闪烁、明亮夺目。

渴羌(kě qiāng)的意思:形容非常渴望,迫切希望。

冷淡(lěng dàn)的意思:冷漠、不热情、不热心

马乳(mǎ rǔ)的意思:指马奶,比喻珍贵的东西。

蒲桃(pú táo)的意思:比喻言辞华丽而空洞,没有实际内容。

日晶(rì jīng)的意思:指太阳光照射在水面上,形成闪烁的光芒。也比喻晶莹剔透的样子。

西域(xī yù)的意思:指中国古代对西方边疆地区的称呼,也泛指边疆地区。

伊凉(yī li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冷淡、冷漠、冷清。

映日(yìng rì)的意思:映照着太阳的光芒,形容光辉灿烂、美丽动人。

迎秋(yíng qiū)的意思:迎接秋天的到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蒲桃(葡萄)的生长环境与品质特点,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蒲桃从种植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其独特的风味和香气。

首句“蒲桃西域种”,点明了蒲桃的来源,暗示其源自遥远的西方,具有异域风情。接着,“佳品比伊凉”一句,将蒲桃与伊凉(古代地名,位于今新疆地区)的佳品相提并论,强调其品质之优。

“映日晶荧白”描绘了蒲桃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晶莹剔透,如同白玉一般。“迎秋冷淡香”则表现了蒲桃在秋天时散发出的清新淡雅的香气,与季节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洁的氛围。

“清甘嗤马乳”通过对比,突出了蒲桃的甘甜,将其与马乳(古代对乳制品的一种比喻)相比较,强调其口感的甜美。“滴翠润阿房”则进一步描绘了蒲桃的色泽与滋润感,仿佛是绿色的液体,滋养着大地,充满了生命力。

最后,“何用酿为酒,方能醉渴羌”表达了对蒲桃独特价值的思考。诗人认为,蒲桃不仅可以直接食用,带来甘甜与清凉,更可以酿造美酒,满足人们对于美味与享受的需求,甚至能激发人们的热情与活力,如同能醉倒渴望的羌族人一样。

整首诗通过对蒲桃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水果的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感与欣赏。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两浙叹

两浙去岁夏灾重,隰田龟坼艰耘种。

谷贵民饥俗不恬,底怪闾阎多盗鬨。

救荒筹策诏频颁,发廪通商留漕贡。

复念任恤亦小补,好施授爵劝素封。

昨闻冬月过阴寒,冰阻长河盈尺冻。

冻开旋又愁水缺,粟船浅涩难浮送。

迩来春雨云涨增,更苦连绵致霪涷。

亟待晴和资发生,南望宵衣增恻恫。

吾民何辜屡遇阨,纵施人力难为用。

民情岂能免怨咨,益虑伤和深内讼。

调幕无能繄谁责,自知奚待风人讽。

(0)

诣畅春园皇太后宫问安·其一

经筵祭社敕春官,数日仙园阙问安。

敬悉起居增慰藉,对时抚景总生欢。

(0)

挽从叔元爝公

念祖千金义,才成创建功。

争传碑与碣,历尽雨和风。

鼎力谁云最,轻财亦足雄。

匠心无小大,古有相名工。

(0)

巩昌感怀孟公叔祖二首·其二

玉垒关舟夜气寒,江声萧飒角声酸。

四山风雨悲秋急,一室蛩螀咏夜阑。

梦隔晨昏唯有泪,恩深寄托独剜肝。

何年方得窗庑下,报答平生色笑宽。

(0)

惜分钗.题颠道士画寒林访友图

消魂处。斜阳路。一閒亭子三株树。更魂消。小溪桥。

人拖竹杖,我挈诗瓢。摇。摇。寒山外。人还在。

楼边竹里听清濑。到前村。扣柴门。

无言握手,一笑开樽。醺。醺。

(0)

秋波媚.十四夜看灯

春寒料峭雨初晴。云淡月华明。

六街箫鼓,万家灯火,锦绣春城。

徘徊渐觉霜华冷,禁漏报三更。

归来小阁,瓶花冻水,梅影窗横。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张公乂 方琬 李文藻 莲花妓 陈大受 许孟容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