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红石榴·其九》
《红石榴·其九》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结就金牙重压檐,摘来教且贮香奁

双房自得黄牛直,一实人争白马甜。

夏吐已怜缃的满,秋开还爱绛须添。

朝朝相对丹晖坐,扇暑风多不捲帘。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马(bái mǎ)的意思:指美丽的白马,引申为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朝朝(zhāo zhāo)的意思:每天,每日

丹晖(dān huī)的意思:指太阳升起时的红光,比喻光明、希望和美好的景象。

黄牛(huáng niú)的意思:指靠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的人。

金牙(jīn yá)的意思:指人的牙齿金黄亮丽,形容富有或奢华。

来教(lái jiào)的意思:指学问或技能传授,教导他人。

香奁(xiāng lián)的意思:形容女子的美貌和温柔。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一实(yī shí)的意思:形容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重压(zhòng yā)的意思:指压力或负担很大,无法承受。

自得(zì dé)的意思:自我满足,自我得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红石榴的美丽与诱人之处。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红石榴的形态、色泽、香气以及它在夏日与秋日的不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结就金牙重压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红石榴果实饱满,重量沉甸甸地垂挂在枝头的情景,仿佛金色的牙齿镶嵌在屋檐下,既形象又富有视觉冲击力。

“摘来教且贮香奁”则展现了人们对其的喜爱,将新鲜的红石榴摘下,精心保存在香奁中,不仅为了食用,更为了享受其独特的香气。

“双房自得黄牛直,一实人争白马甜”通过对比,突出了红石榴的珍贵与甜美。黄牛直指的是黄牛的价格,这里用来形容红石榴的高价值;而“一实人争白马甜”则表达了人们对红石榴的渴望和喜爱,甚至不惜代价去获取。

接下来,“夏吐已怜缃的满,秋开还爱绛须添”两句,分别从夏季与秋季的角度,赞美了红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成熟时的美丽。夏季时,红石榴的果实已经饱满,如同满溢的缃色,令人怜爱;到了秋季,红石榴更加成熟,绛红色的果实增添了几分秋意的韵味。

最后,“朝朝相对丹晖坐,扇暑风多不捲帘”描绘了人们每日与红石榴相伴,享受其带来的清凉与美好。即使是在炎热的夏日,只需静静地坐着欣赏红石榴的丹晖,便能感受到微风带来的凉爽,无需卷起窗帘,也能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红石榴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与内在的甜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宣老示寂有怀

暮年流落偶相亲,握臂难忘一语真。

茗碗斋盂成昨梦,蒲团禅板记前身。

尘埃云衲翛翛敝,岁月霜毛种种新。

游戏诸天无复返,自嗟青眼更何人。

(0)

到朱方寄智夫智夫时为户部官

逐客藜糁大官羊,蓬庐画省遥相望。

囊中锥处吾罢矣,地上钱流君未央。

一身投老鸡豚社,百战平生翰墨场。

拍拍水天高著眼,海门乞与雁随阳。

(0)

闻莺

长堤一千一百里,榆荚杨花照眼明。

十载投荒真作梦,却凭乌几听莺鸣。

(0)

仁老画梅二首·其一

疏影只横斜,羁臣真耄耋。

观渠小开落,得此大梦觉。

(0)

登会稽山

越上今为客,息肩春树林。

啼鹃归梦断,落日旅愁深。

诗纪一编史,琴传千古心。

会须重过此,禹穴一登临。

(0)

过许醉吟痛饮月下戏书

尘埃没我马,掉鞅吟公诗。

诗中有江山,不觉在京师。

下马自叩门,来寻元紫芝。

欲扫名利心,笑挹丘壑姿。

东檐坐无毡,北风吹酒卮。

蟹螯互劝酬,坠车两不辞。

听公击节吟,悲壮亦自奇。

看公醉山倒,了不遣客归。

客归意亦好,月色到处随。

诗成月下写,淡墨任倾攲。

平生不知韵,兴来聊续之。

词达语更正,识者未必嗤。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释行海 王阮 释月涧 李道纯 邹祗谟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