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朱仪伯来自武林误寻余于铁城不值时予亦以病不得访仪伯赋此为别兼致声乃弟子悬陆与偕徐楚白三子·其一》
《朱仪伯来自武林误寻余于铁城不值时予亦以病不得访仪伯赋此为别兼致声乃弟子悬陆与偕徐楚白三子·其一》全文
明 / 伍瑞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高谊吾子穷交在斯

不辞千里棹,来赴十年期

杜若山中佩,梅花陇畔枝。

可堪相访处,兴尽子猷时。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杜若(dù ruò)的意思:形容人非常虚伪,表面上装得很好,实际上内心阴险狡诈。

高谊(gāo yì)的意思:高尚的友谊或深厚的情谊。

尽子(jìn zǐ)的意思:尽力、尽心尽力

可堪(kě kān)的意思:值得称赞或夸奖,令人满意

梅花(méi huā)的意思:指人的品质或才能在逆境中得以展现出来。

年期(nián qī)的意思:指时间的长短,年限。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穷交(qióng jiāo)的意思:指在贫困的情况下相互交往,互相帮助。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吾子(wú zǐ)的意思:指自己的儿子,也可以泛指自己的后代。

在斯(zài sī)的意思:表示某人或某物在特定的状态或位置上。

子猷(zǐ yóu)的意思:指年少时聪明、有才智的人。

千里棹(qiān lǐ zhào)的意思:指远行舟帆,比喻旅途遥远,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伍瑞隆所作,名为《朱仪伯来自武林误寻余于铁城不值时予亦以病不得访仪伯赋此为别兼致声乃弟子悬陆与偕徐楚白三子》(其一)。诗中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高谊有吾子,穷交良在斯”,开篇即点明了深厚的情谊如同高山般稳固,即便是身处困境,这份友谊也依然存在。接着,“不辞千里棹,来赴十年期”两句,描绘了朋友不远千里而来,只为赴约十年之约的情景,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颔联“杜若山中佩,梅花陇畔枝”,运用了杜若和梅花的意象,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友情。杜若是古代传说中的香草,梅花则代表了坚韧不拔的精神,两者结合,寓意着友谊的美好和持久。

颈联“可堪相访处,兴尽子猷时”,引用了东晋名士王徽之(字子猷)的故事,他因欣赏梅树而前往拜访,却未见主人,便在门外等待,直至兴尽而归。这里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即使未能见面,但心中那份对友情的期待和珍惜之情依旧如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珍视,以及在分别之际的不舍与期待。伍瑞隆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友情的真谛融入诗句之中,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共鸣。

作者介绍

伍瑞隆
朝代:明

伍瑞隆(一五八五 — 一六六六),字国开,号铁山,晚号鸠艾山人。香山(今中山)人。弱冠补弟子员。明熹宗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解元。明思宗崇祯十年(一六三七)副榜。初授化州教谕,修《高州府志》,以信史称,擢翰林院待诏,迁户部主事,再迁员外郎,管仓场。十五年,任河南大梁兵巡道,旋署藩臬两司。谢病归。南明绍武帝立,拜太仆寺正卿。明亡,隐居邑之鸠艾山中。卒年八十二。善诗书画,有《临云集》、《辟尘集》、《少城别业近草》、《鸠艾山人赋》等。清康熙《香山县志》卷七、清乾隆《香山县志》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光孝寺铁塔

霸国禅关问大雄,南朝钟梵袭遗风。

曾然劫火藏沙界,似立金茎表汉宫。

狮座何人高说法,貂珰皈佛漫论功。

檐铃不动诸天寂,薄暮愁看海日红。

(0)

丰湖·其四

桃李年年解笑颜,朝云小字托巫山。

只缘胜地西湖似,不使佳人南国还。

黛写青螺皈净土,魂招黄鹄下前湾。

将离士女于今赠,雾露芙蓉尽等閒。

(0)

春寒

得非寒士态,春到怯逾增。

陋室风黏壁,虚窗雨罩灯。

娇莺寻不见,懒仆唤无应。

戏论调元事,阳春一曲能。

(0)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其八明妃怨

物色归骄虏,蛾眉镇独颦。

迁延上马地,决绝贯鱼人。

觱篥风相切,琵琶语不真。

君王有飞将,妾是玉关尘。

(0)

箧中存张天如吉士所遗诗扇次韵哭之

道术期经世,文章真史官。

夫君斯已矣,挥扇涕阑干。

垂诏王心恻,遗言友道看。

朝华披可恨,谁起楚臣餐。

(0)

月夜迟朱王孙不至

临风孤玉树,明月七星台。

清夜一何永,碧云殊未来。

虚空忘障闼,图画入莓苔。

一室皆如水,将予漫溯洄。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孙道绚 高凤翰 白行简 苏味道 胡仔 文偃 祖咏 唐珙 黄公绍 晁公武 焦竑 符曾 戴冠 冯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