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
槛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疏。
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儒生在世间的简单生活和他对后世留下的精神财富。"儒翁九十馀,旧向此山居"表明这位士人年事已高,在这座山中度过了长久的时光。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生活的淡泊。
"生寄一壶酒,死留千卷书"则是对生命态度的一种表达。活着的时候,他与世间唯一的牵挂是一壶酒,死亡之后,他留给世界的是成千上万卷的书籍。这两句传递出儒生淡然面对生活和死亡,以及知识对他而言的重要性。
"槛摧新竹少,池浅故莲疏"中的景象描写了诗人居所的荒废和自然环境的变化。新竹不再繁盛,池水变得浅涸,荷花也不如往昔,这些都是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
最后两句"但有子孙在,带经还荷锄"表达了诗人对后代的期望,即使他的一切都已不再,但只要有子孙后代能够继承他的学问和事业,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带经还荷锄"则是说他们将携带着儒生的教诲,返回到耕作劳动的生活中去。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儒生生命历程的描绘,以及他与自然、知识和后代之间关系的反思,展现了古人对于生命意义和精神传承的深刻理解。
长安昔日花如绮,走马看花事已矣。
吁嗟岁月无停晷,回首又值春风起。
陈生久客长安里,按剑誓将归故里。
呜呼陈生归且止,古来晚暮多豪士。
桑弧蓬矢志四方,区区肯效儿女子。
君不见今燕台,乐剧不宾胡为哉。
他年自识公孙对,暂时岂为刘蕡哀。
驷马车,黄金印。
他时乘此佩之去,花柳迎人故山处。
三载游京辇,一朝旋故疆。
岂不眷华省,恻怆在帷堂。
未习舟涂险,安知轨路长。
宵征无淹泊,晨发怀不遑。
辞燕献芳岁,踰楚变青阳。
入门问家难,奚止庭径荒。
置酒相慰劳,临食增慨慷。
已谢子舆乐,徒缅孝标伤。
谅乏缓龄药,胡取驻颜浆。
风河有至诚,云壑且高翔。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