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明妃(其三)》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女性独立人格的颂扬。
首句“琵琶马上送蛾眉”,以“琵琶”这一乐器象征着王昭君的音乐才华和她作为公主的身份,同时“蛾眉”一词形象地描绘了王昭君的美貌。这句诗通过描绘王昭君在马上弹奏琵琶的情景,展现了她的才情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她被送入异域的命运。
次句“汉帝思同公主时”,将王昭君与汉室的关系置于历史背景中,表达了汉帝对王昭君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公主时”不仅指王昭君作为公主的身份,也暗含了她与汉室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及她离开后汉帝内心的空虚与怀念。
第三句“善舞明君梁氏女”,点出了王昭君的身份——她是明君梁氏的女儿,擅长舞蹈。这里通过强调王昭君的舞蹈才能,进一步展示了她的多才多艺,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句“不甘秋草学阏氏”,则是对王昭君命运的深刻反思。这里的“秋草”比喻王昭君被远嫁到匈奴后的孤独与寂寞,“阏氏”是匈奴王后的称号。王昭君“不甘”于成为秋草般的存在,不愿像其他女子一样学习成为匈奴王后的传统角色,这反映了她对自由与尊严的追求,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抗争。
整首诗通过对王昭君形象的塑造,以及对她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女性独立自主精神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张节推存心堂
形妙结元化,虚灵独函中。
瀰漫八弦内,廓尔天地同。
以言道自守,了与真源逢。
澄明烛万变,百体俱随从。
外视失初性,荡然若乘空。
谁应静夜气,复与灵台通。
若人抱月神,日夕怀深衷。
常虑爱物浅,思将拯疲癃。
名堂有远意,岂帷昌厥躬。
遁素轩为张伯和赋
圭组岂不贵,藜藿岂不饥。
达士顺流坎,道在随所宜。
回也一瓢饮,禹稷恒忧时。
傅岩亦何卑,莘野宁久微。
夫子尚名教,遁世不见知。
遗身衡门下,守素无外驰。
大道且囊括,时来将有为。
非徒野鹿性,偃蹇如摽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