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新 息 道 中 作 唐 /刘 长 卿 萧 条 独 向 汝 南 行 ,客 路 多 逢 汉 骑 营 。古 木 苍 苍 离 乱 后 ,几 家 同 住 一 孤 城 。
- 注释
- 萧条:荒凉、冷清。
汝南:古代地名,今河南汝南县。
客路:旅途、行路。
汉骑营:汉代军队的营地,这里可能指代战乱时期的军事驻扎地。
古木:古老的树木。
离乱后:战乱之后。
几家:少数几户。
孤城:孤立无援的城市。
- 翻译
- 我孤独地向汝南走去,旅途中常遇汉军营地。
战乱后的古老树木显得苍翠,少数几户人家聚居在一座孤城之中。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行军图景,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捕捉了战乱后的萧瑟景象。"萧条独向汝南行"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萧条"指的是秋天树木凋零的声音,也隐喻着战争带来的荒凉和孤寂。"独向汝南行"则表明诗人正独自一人前往汝南,这里不仅是地理上的指示,更是情感上的一种流离失所。
接下来的"客路多逢汉骑营",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客路"意味着异乡的道路,而"汉骑营"则是战争的象征,这里的"多逢"显示出战争的频繁和普遍性,让人感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战乱感。
第三句"古木苍苍离乱后",通过对古木苍苍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时光流转、历史沧桑之感。"古木"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而"苍苍"则形容树木的色泽,也暗示了一种荒凉与衰败。"离乱后"四字,则是对战争破坏和离散人们生活的隐喻。
最后一句"几家同住一孤城",表达了战后的凄凉和人民的悲惨。在这里,"几家"暗示着人口的稀少,而"同住一孤城"则形象地展示了战争后人们不得不挤在一起居住在一个荒废的城堡中的情景。"孤城"二字,更增添了一种凄凉和无助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战乱后的残留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怀和对战争后果的深刻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信民出城南访正叔共约南湖之游至今不果信民即有长沙之行恐遂爽约戏作诗以督之
初见南湖冻未消,只今流水又平桥。
驱除腊雪烦梅蕊,收拾春风倩柳条。
岂有故人行作别,不将樽酒慰无聊。
府中诸史皆英妙,早晚相从幸见招。
和陈仲邦野步城西
寺近仙坛西复西,醉中信足路应迷。
鸣条风劲凋蒲柳,掠岸云低乱鹄鹥。
檐外檀栾森翠巘,门前略彴跨清溪。
葛巾藜杖真潇散,何必狨鞍鞚月题。
明妃引
汉宫有女颜如玉,浅画蛾眉远山绿。
披香殿里夜吹笙,未央宫中朝理曲。
绛纱蒙笼双蜡烛,箫鼓声传春漏促。
玉辇三更别院归,夜深月照黄金屋。
莓苔满院无行迹,总为君王未相识。
上天仙人骨法别,人间画工画不得。
嫣然一笑金舆侧,玉貌三千敛颜色。
罗帏绣户掩风香,一朝远嫁单于国。
金凤罗衣为谁缕,长袖弓弯不堪舞。
一别昭阳旧院花,泪洒胭脂作红雨。
回头不见云间阙,黄河半渡新冰滑。
马蹄已踏辽碣尘,天边尚挂长门月。
黄沙不似长安道,薄暮微云映衰草。
羌人马上鸣胡笳,绿发朱颜为君老。
西风萧萧郅水寒,啼痕不断几阑干。
年年看尽南飞雁,一去天涯竟不还。
少年将军健如虎,日夕撞钟搥大鼓。
宝刀生涩旌旗捲,汉宫嫁尽婵娟女。
寂寞边城日将暮,三尺角弓调白羽。
安得猛士霍嫖姚,缚取呼韩作编户。
《明妃引》【宋·邢居实】汉宫有女颜如玉,浅画蛾眉远山绿。披香殿里夜吹笙,未央宫中朝理曲。绛纱蒙笼双蜡烛,箫鼓声传春漏促。玉辇三更别院归,夜深月照黄金屋。莓苔满院无行迹,总为君王未相识。上天仙人骨法别,人间画工画不得。嫣然一笑金舆侧,玉貌三千敛颜色。罗帏绣户掩风香,一朝远嫁单于国。金凤罗衣为谁缕,长袖弓弯不堪舞。一别昭阳旧院花,泪洒胭脂作红雨。回头不见云间阙,黄河半渡新冰滑。马蹄已踏辽碣尘,天边尚挂长门月。黄沙不似长安道,薄暮微云映衰草。羌人马上鸣胡笳,绿发朱颜为君老。西风萧萧郅水寒,啼痕不断几阑干。年年看尽南飞雁,一去天涯竟不还。少年将军健如虎,日夕撞钟搥大鼓。宝刀生涩旌旗捲,汉宫嫁尽婵娟女。寂寞边城日将暮,三尺角弓调白羽。安得猛士霍嫖姚,缚取呼韩作编户。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0967c6a594f3430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