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戊辰春·其二》
《戊辰春·其二》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贵鹤贵其唳,厌蝉厌彼喧。

经霜塞默,唳与天通言。

贾传诚初学留侯岂美媛。

无将绛灌语,去与圮翁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初学(chū xué)的意思:初步学习或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

绛灌(jiàng guàn)的意思:指用红绳子将树木周围围起来灌溉,比喻对人的关心和培养。

经霜(jīng shuāng)的意思:经历严寒,经受风霜的考验。

留侯(liú hòu)的意思:指留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官员。

塞默(sāi mò)的意思:形容事物密不透风,没有空隙。

无将(wú jiāng)的意思:无将是指没有将领,比喻没有得力的人帮助或没有经验丰富的人担任重要职务。

与天(yǔ tiān)的意思:与天指与天地自然相通、与天和谐共处。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鹤与蝉,表达了对宁静与高洁品质的向往。鹤的唳鸣象征着高远与自由,而蝉的喧嚣则代表了世俗的纷扰。诗中提到“经霜塞默”,暗示了在经历了生活的磨砺后,内心的平静与沉稳。贾传与留侯的故事被引用,旨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差异,如绛灌与圮翁,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纯净与外界喧嚣之间平衡的追求,以及对智慧与品德的重视。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荷叶杯八首·其一

花浦。翠烟香雨。吴女。听吹箫。细蛾攒绿倚轻桨。

闲想。背红桥。

(0)

倦寻芳

画梁乳燕,飞下银屏,偷说春去。

晓起余寒,犹卷一帘残絮。

倚桐阴,簪杏子,簇盘樱笋初尝处。

早思量,整轻纨月扇,单绡烟缕。

被东皇、裁花剪柳,惹得人儿,消瘦如许。

暗祝薰风,吹展两蛾愁聚。

嫩绿新遮芳草陌,落红净洗香林雨。

又生憎,书厌厌、绣针慵度。

(0)

一络索二首·其二

双扇题诗愁别意。碧筠新制。

几年风雨泣湘江,染尽了、斑斑泪。误纳佳人袖里。

怕添憔悴。索还未许但须藏,慎莫展、相思字。

(0)

南柯子十三首·其五

碎绮裁春色,明霞晕玉容。小楼人醉倚东风。

记得软杨丝里,一枝红。

(0)

浣溪沙三十八首·其二十八

一剪轻风一片霞。玉钩新月画帘斜。

柳条纤软不胜鸦。

暧褪锦衾微见雪,香霏绡幔欲笼花。

可怜春梦落天涯。

(0)

梅母之殡

路出正阳桥,四衢声鼎沸。

车马塞道涂,男女满街市。

询彼何以故,梅氏有凶事。

梅氏何许人,客言我告尔。

不是强军阀,亦非新官吏。

鼎鼎梅兰芳,花衫最绝技。

今为祖母丧,殡宫过此地。

彩仗已森列,輀舆还未至。

客导使向前,百戏目为翳。

铭旌一丈长,细读无几字。

阔扁先总统,彷佛急公义。

有类黄金榜,宝琦姓孙氏。

其馀诸哀挽,略可类分四。

前列为阁部,其次即义士。

又次为文人,最后属伶界。

一时狂风来,疾捲同旗靡。

俄而灵车到,鹄立执绋俟。

后随多伶官,前引皆卿贰。

箫笳哀动魄,铙饶暄震耳。

梅伶挽柩行,梨花微带泪。

行人惊未见,如睹真仙子。

拍掌怪叫好,似在舞台底。

警察为清道,大施鞭与箠。

观者叹啧啧,谓是福所致。

余乃告客言,此即是遭际。

王纲不解纽,岂容此纵恣。

军政不贪暴,谁助此奢侈。

玄黄已错行,颠倒难思拟。

客言壬戌春,两军战易水。

死者千万人,膏血草为萎。

京观填一坑,何曾有棺瘗。

此是何功德,彼又何罪戾。

余言更勿论,此尤属儿戏。

一语为客告,人趋势与利。

兰芳倘不禄,哀荣岂只此。

必有李天下,观赐九坛祭。

必有大将军,为请国葬体。

人妖泊五行,怪状兴乱世。

莽莽十年间,逆知必至是。

闻罢叹而笑,略为记一二。

惜无蒲留仙,大笔重叙次。

并入金和尚,后先同志异。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沈明臣 卢琦 廖行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