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尘喧(chén xuān)的意思:指尘土飞扬、喧嚣不安的景象,也可用来形容世俗纷扰、喧闹不安的社会环境。
从官(cóng guān)的意思:指从官僚体制中退休或解职后,仍然以官员的身份享受待遇。
官役(guān yì)的意思:指官员的职务和工作。
空虚(kōng xū)的意思:空洞、虚无、无实际内容或价值
清静(qīng jìng)的意思:指环境安静、没有喧嚣和嘈杂。
山观(shān guān)的意思:对山的观察和欣赏
投诚(tóu chéng)的意思:指原本站在对立面的人或势力,主动归附、投降或降服。
问俗(wèn sú)的意思:了解民俗风情,探究世间百态。
真境(zhēn jìng)的意思:真实的境界;真正的状态;真相所在。
- 翻译
- 山中道观空旷宁静门户开,世俗官员仆役纷扰尘世埃。
短暂借访问风俗之机达真境,顿时想虔诚皈依道家根源。
- 注释
- 山观:山中的道观。
空虚:空旷、开阔。
清静门:指道观清幽的入口。
从官:随行的官员。
役吏:仆役、小吏。
扰尘喧:扰乱尘世的喧嚣。
暂因:暂时因为。
问俗:探访风俗习惯,这里指探访道观生活。
真境:真实的、超脱的境界,这里指道观的清修环境。
投诚:真心归附。
道源:道家的本源、根本,这里比喻为修道的最高理想或导师。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名为《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修行的清净境界,以及他对尘世纷扰的超然态度。
"山观空虚清静门"一句,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意境,通过“山”和“观”的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安详的氛围。这里的“清静门”,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描述,也象征着心灵世界的纯净。
"从官役吏扰尘喧"一句,则描绘了与山观相对应的世间纷争和繁杂。这里的“从官役吏”指的是官府中的大小事务,而“扰尘喧”则形容这些事情如何打破了心灵的宁静,带来了烦恼。
"暂因问俗到真境"一句,表达了诗人通过询问世间常理来达到心灵真实状态的过程。这里的“问俗”,意味着对世间常规与真理的探索,而“到真境”则是这种探索所达到的精神层面。
"便欲投诚依道源"一句,表明诗人在领悟了世间真理之后,便渴望全心全意地追随道家的教导和智慧。这里的“投诚”,意味着彻底的信任和归顺,而“依道源”则是指回到道家思想的本原。
整首诗通过对比山中清静与尘世喧哗,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超脱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自然、隐逸生活以及道家哲学的深厚兴趣和情感认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说之方忧韩公表大夫疾遽致仕乃蒙传视送陈州王枢密诗十首意典辞丽忻喜辄次韵和呈以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为韵·其九
君少我十岁,怜我空老大。
期君到云霄,遗我馀謦欬。
忽先辞汉禄,孰从仰周赉。
顾惟神所劳,何论心乎爱。
秋日江上作
秋色千里来,潮波八月壮。
起帆增江势,劲风滋颉颃。
海道当如何,燕羽去云上。
人生自窘束,有情宜骋望。
两眼幸未盲,莫谩读易象。
和涧上丈人石淙作依元韵
岷江将入海,金山中斥攫。
近樵得雁荡,平地风落落。
狞儿一称绝,如夔理舜乐。
那知嵩石淙,视彼削则削。
两处各瑰俊,一旦得磅礴。
水从嵩阴来,到此几溪壑。
势尽划纵横,天地自开凿。
腹背涵丛峰,星斗俱漠漠。
波摇下嵚崟,云度上岞崿。
为山无麓趾,突兀便可乐。
北首揖三顶,雁行共辽寞。
睥睨万培塿,飘然风中箨。
莫言聚石耳,乍如五阴剥。
试观烟霞生,如莲敷青雘。
非山亦非石,水亦非激跃。
痴龙有路寝,醉蜃不收阁。
因得为人戏,何处颜色怍。
或疑上帝宫,盆山映丛薄。
盲风吹下将,尘世暂斟酌。
又疑涿野战,行阵龙虎作。
过怒禁不散,结此空黝噩。
宁论八阵图,水来俄而却。
惜哉游者稀,元老情不恶。
《和涧上丈人石淙作依元韵》【宋·晁说之】岷江将入海,金山中斥攫。近樵得雁荡,平地风落落。狞儿一称绝,如夔理舜乐。那知嵩石淙,视彼削则削。两处各瑰俊,一旦得磅礴。水从嵩阴来,到此几溪壑。势尽划纵横,天地自开凿。腹背涵丛峰,星斗俱漠漠。波摇下嵚崟,云度上岞崿。为山无麓趾,突兀便可乐。北首揖三顶,雁行共辽寞。睥睨万培塿,飘然风中箨。莫言聚石耳,乍如五阴剥。试观烟霞生,如莲敷青雘。非山亦非石,水亦非激跃。痴龙有路寝,醉蜃不收阁。因得为人戏,何处颜色怍。或疑上帝宫,盆山映丛薄。盲风吹下将,尘世暂斟酌。又疑涿野战,行阵龙虎作。过怒禁不散,结此空黝噩。宁论八阵图,水来俄而却。惜哉游者稀,元老情不恶。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267c699256b08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