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胜云亦好,究未地深滋。
盼是宵仍作,厌惟风散之。
这首诗描绘了微雨轻洒的情景,细腻地展现了雨滴在广袤土地上留下的湿润痕迹。诗人以“淰淰”和“微微”两词,生动地刻画出雨势之轻柔与细密,仿佛能感受到雨珠缓缓落下时的宁静与和谐。
“虽胜云亦好,究未地深滋”,这两句对比了雨与云的不同,强调了雨对于大地的滋养作用,即使不如云那般壮观,却能深入土壤,带来生命的滋润。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敏感和深刻理解。
“盼是宵仍作,厌惟风散之”,表达了诗人对持续降雨的期待与对风止雨停的无奈。夜间的雨声似乎成了诗人情感的寄托,而对风的依赖则反映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依赖。
“林光已若沐,麦秀更萦思”,最后两句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观的变化,雨后的林木仿佛得到了沐浴,焕发出新的生机;而麦田中的生长景象,更是引发了诗人深深的思绪。这里不仅描绘了雨后景色的美好,也暗示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微雨带来的自然之美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秦惜逝者耋,晋嘉良士休。
古人皆好乐,哀此岁月遒。
嗟我抱愁毒,残年自羁囚。
但为兔得蹄,非复天上鸥。
虽知林塘美,欲往辄回辀。
名园一散策,笑语随觥筹。
探题绕梅花,高咏接应刘。
宿雨洗荒堑,寒蛟沈老湫。
沿洄信画舸,归路子城幽。
冬风不改绿,忽见新阳浮。
欢事去如梦,嘉时念难留。
明发得君句,谓将续前游。
语我饮倡乐,不如诗献酬。
淮洲奏钟鼛,雅刺德不犹。
文墨有真趣,荒淫何足收。
来篇信时女,窈窕众所求。
兹理傥可谐,华簪为君抽。
三战败不羞,一官迁辄喜。
古人思慰亲,愧辱宁在己。
于陵避兄食,织屦仰妻子。
恩义有相权,洁身非至理。
德行文章里闬宗,姓名朝野尽知公。
侍亲存没皆全孝,报政初终必竭忠。
性直不从花县乐,分安求逸郁堂空。
从今永别人间去,笑入蓬瀛阆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