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坤 维 军 前 寄 江 南 弟 兄 唐 /吴 融 二 年 征 战 剑 山 秋 ,家 在 松 江 白 浪 头 。关 月 几 时 干 客 泪 ,戍 烟 终 日 起 乡 愁 。未 知 辽 堞 何 当 下 ,转 觉 燕 台 不 易 酬 。独 羡 一 声 南 去 雁 ,满 天 风 雨 到 汀 州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浪(bái làng)的意思:指海浪翻腾、波涛汹涌的景象。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当下(dāng xià)的意思:指当前的时刻或现在的情况。
风雨(fēng yǔ)的意思:风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用来形容困难、艰险的境遇或艰苦的环境。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客泪(kè lèi)的意思:指客人离别时流的眼泪,表示客人离别时的伤感情绪。
浪头(làng tou)的意思:指海浪的顶端,也比喻危险或困难的局势。
满天(mǎn t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像漫天飞舞一样。
戍烟(shù yān)的意思:指边塞戍卫之地的烽烟,也比喻边塞戍卫的艰险和辛苦。
松江(sōng jiāng)的意思:指心情舒畅,轻松愉快。
天风(tiān fēng)的意思:指正直、公正、无私的风气和作风。
汀洲(tīng zhōu)的意思:指人物或事物处于危险或困境之中。
乡愁(xiāng chóu)的意思:对离开故乡或家乡的思念和忧伤之情
燕台(yàn tái)的意思:指辽东的燕京和山东的台城,泛指北方和南方。
征战(zhēng zhàn)的意思:指战争或军事行动中的征服和战斗。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 翻译
- 经历了两年的战场厮杀,正值秋季,剑山已寒,我的家在那松江边,浪花翻滚的地方。
边关的明月何时才能吸干我这游子的眼泪,营垒上终日升起的炊烟无时无刻不勾起我的思乡之情。
未来在辽阔的边疆该如何自处,我越发觉得在燕台的功名难以实现。
唯独羡慕那向南飞去的大雁,它能穿越风雨,飞往满是芦苇的小洲。
- 注释
- 二年:指征战的时间,两年。
征战:战争,军事行动。
剑山秋:形容战场的秋季,剑山可能指代险峻之地。
家在松江白浪头:松江,河流名,这里代指家乡;白浪头,波浪翻滚的地方,形容家的位置。
关月:边关的月亮,引申为远离家乡的景物。
乾客泪:乾,此处意为吸干,客泪指游子的眼泪。
戍烟:戍守之地的炊烟,象征着军营生活。
乡愁: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辽堞:辽,遥远;堞,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这里指代边疆的防御工事。
何当下:如何应对当前的状况。
燕台:古代燕地的台阁,常用来代指为官或追求功名的地方。
不易酬:不容易实现或得到回报。
独羡:只羡慕。
南去雁:向南飞的大雁,雁常作为传递书信或归家的象征。
满天风雨:形容旅途中的艰难环境。
汀洲:水中小洲,常用于文学中描绘静谧或孤寂的场景。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兵在剑山秋天征战的场景,心中牵挂着家乡。开篇“二年征战剑山秋”即设定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隐含了战争的长久和艰辛。接下来的“家在松江白浪头”则是对远方家园的怀念,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松江、白浪,传达了对故乡的深情。
中间两句“关月几时乾客泪,戍烟终日起乡愁”表露了作者在边塞生活中的孤独和思念。月亮下,作者流下客旅途中的泪水,而军营里的烟火则是他乡愁的象征。
“未知辽堞何当下,转觉燕台不易酬”两句表达了对未来解放之日的渴望以及对于战事结束无期的忧虑。辽堞即边塞的城堡,其解放指的是战争的结束,而燕台则是古代京都长安的别称,酬在这里意味着报答或回归。诗人通过对比边塞与京城,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结尾“独羡一声南去雁,满天风雨到汀洲”则是诗人对于南飞大雁的羡慕,以及面对恶劣天气中行军所体验到的艰辛。这里的大雁象征着自由和归乡,而“满天风雨到汀洲”则描绘了行军中的困顿。
整首诗通过战争与和平、离别与思念的对比,展现了一位边塞士兵复杂的情感世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月弹。
桃源迷汉姓,松树有秦官。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