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棚幽落蛀,宾戺密生衣。
野竹秋光薄,谷禽春韵微。
残经注未就,频岁掩重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避世隐居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避地閒心远”,点明了诗人远离尘嚣,寻求心灵宁静的目的。接着“入山尘事稀”进一步强调了远离世俗,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
“书棚幽落蛀,宾戺密生衣”两句,通过描述书棚和宾客室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清雅。蛀虫和长满衣服的痕迹,虽是自然现象,却也暗含了诗人对物质的淡漠态度。同时,这样的描写也增添了一种时间流逝、岁月静好的氛围。
“野竹秋光薄,谷禽春韵微”则将视角转向自然景色,秋日的野竹在薄薄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清冷,而山谷中的鸟鸣声也变得轻柔。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观,也映射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残经注未就,频岁掩重扉”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虽然“残经注未就”表明了他对学问的执着和未完成的遗憾,但“频岁掩重扉”又体现了他对于外界纷扰的隔绝,以及对内心世界深沉的探索和守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避世隐居、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知识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