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冯紫光过雷峰二首·其二》
《中秋冯紫光过雷峰二首·其二》全文
明 / 释函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客心不俗,僧况亦殊清。

共坐长林下,难忘故国情。

水流寒雁影,林噪暮鸦声。

郑重怜兹日,蒹葭白露盈。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露(bái lù)的意思:指秋季时节,露水开始凝结成白色霜。

不俗(bù sú)的意思:不平凡,出众,不寻常

长林(cháng lín)的意思:茂密的森林或丛林

共坐(gòng zuò)的意思:共同坐下,一同坐着

故国(gù guó)的意思:指自己出生或长大的地方,故乡。

国情(guó qíng)的意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殊情况和特点。

蒹葭(jiān jiā)的意思:指茂盛的草木。

客心(kè xīn)的意思:指客人的心思,也指对客人的关心和尊重。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难忘(nán wàng)的意思:难以忘记的,令人深刻记住的。

水流(shuǐ liú)的意思:指水的流动。

郑重(zhèng zhòng)的意思:郑重表示严肃认真,正式庄重的态度或言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冯紫光在雷峰塔下的中秋聚会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浓厚的人情味与自然美的融合。

首联“客心差不俗,僧况亦殊清”,开篇即点出诗人与友人的不同寻常之处,客人心境虽非俗气,僧人的情状也格外清雅,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颔联“共坐长林下,难忘故国情”,进一步深化主题,诗人与友人在长林之下共聚,虽身处自然之中,却难以忘怀对故乡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颈联“水流寒雁影,林噪暮鸦声”,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水面上倒映着寒冷季节中雁群的身影,树林间传来了傍晚乌鸦的啼叫声,生动地展现了秋日黄昏的宁静与生机。

尾联“郑重怜兹日,蒹葭白露盈”,诗人以庄重的心情珍惜这相聚的时光,蒹葭在白露的滋润下显得更加茂盛,象征着友情的深厚与长久。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流露,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作者介绍

释函是
朝代:明

函是(一六〇八——一六八六),字丽中,别字天然,号丹霞老人。本姓曾,名起莘。番禺人。年十七补诸生,与里人梁朝钟、黎遂球、罗宾王、陈学佺辈,并以高才纵谈时事,举明思宗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乡试第二。会试不第,谒僧道独于庐山,祝发于归宗寺。既返广州,主法诃林。明亡,徙番禺雷峰,创建海云寺,举家事佛。孤臣节士,皈依者众。历主福州长庆、庐山归宗,及海幢、华首、丹霞、介庵诸刹,晚年主法雷峰。著有《瞎堂诗集》等。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暇日邀王天任诸公游南坡天任有诗因次韵

我诗苦艰澁,蹇步太行巅。
笔乾砚欲裂,何地觅涌泉。
巧匠愧傍观,袖手不能前。
敝帚徒自珍,捧心岂成妍。
辟舍不获命,属鞬试周旋。
君诗巧层出,浥露晨花鲜。
前辈借波澜,后生敢并缘。
平生程不识,毁不直一钱。
五色烂摩尼,八音和相宣。
挹袂庾开府,拍肩杨盈川。
每发必中的,矢脱无空弦。
我盖三复之,飘飘意欲仙。
此计太冷淡,浪费五彩笺。
不如醉红裙,且听歌喉圆。
况当荷倾盖,莫待栗过拳。
徐看骑鲸伯,一斗挥百篇。

(0)

余护客至盱眙忽有召命应广文有诗相庆因用韵

尺一西来唤我归,扁舟正是泛淮时。
功名不复平生梦,物色能销几首诗。
去国九年嗟已老,暮途双节偶然持。
一丘一壑真吾事,惭愧夔龙集凤池。

(0)

余居太夫人忧三年泪枯老眼既除丧颇理故书似

三年涕泪剧悬河,断简残编奈若荷。
纵使相看青眼在,故应添得黑花多。
衰迟把酒元无分,冷淡观书亦有魔。
掩卷相吁心自了,莫将文字问维摩。

(0)

余壬子秋丁太夫人忧因取藏经看阅至甲寅春以

五千经卷乃吾心,眼力年来却不胜。
且学赵州看半藏,从教舍利说三乘。
循行数字难成佛,兀坐焚香也似僧。
此法本来无所得,多生受记有燃灯。

(0)

耘老弟於新厅之后起楼名之日叠翠有诗因次韵

楼成叠翠相奇奇,不羡围屏锦绣机。
卜筑又新王粲宅,登临莫下董生帷。
高吟得助添新卷,清赏何须貯舞衣。
问舍却怜吾未就,归心长与落霞飞。

(0)

诸公和诗而菊开主簿沃同年乃有褒拂之语用韵

怪底花心转,知从笔力回。
不嫌嘲我瘦,良是为君开。
白雪词何有,黄鸡曲漫催。
待牵重九兴,篱下醉徘徊。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