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背手(bèi shǒu)的意思:背手指的是不用手,只用背部完成某种动作,也指不经他人允许而擅自行动。
檐花(yán huā)的意思:指房檐上的花朵,形容房屋装饰华丽。
低头(dī tóu)的意思:低下头颅,表示谦卑、屈服、顺从等。
皓魄(hào pò)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洁白的光辉。
惊禽(jīng qín)的意思:指受到惊吓的鸟类。
袅袅(niǎo niǎo)的意思:形容烟雾、香气等轻柔、缭绕的样子。
入深(rù shēn)的意思:进入深处,深入其中。
头影(tóu yǐng)的意思:指头顶上的影子,比喻人的名声、声誉。
微微(wēi wēi)的意思:微小、细微、轻微。
微辨(wēi biàn)的意思:
亦作“ 微辩 ”。隐约而委婉地讽喻。《礼记·儒行》:“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孔子家语·儒行》作“微辩”。
无数(wú shù)的意思:非常多,数量极大。
相步(xiāng bù)的意思:指步伐相等,速度一致,形容两个人或多个人行走时步调一致。
一翻(yī fān)的意思:一次翻转,一次翻动。
游丝(yóu sī)的意思:指细小的丝线或细小的事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中的一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下的静谧与生动。诗人以“背手巡空垣”开篇,形象地勾勒出一个人物在月光下漫步的情景,背着手在空墙边巡视,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接着,“皓魄忽堆素”一句,将满月比作堆积的白玉,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皎洁与明亮。
“合睫晖馀凝,低头影相步”进一步展示了月光下人物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闭眼感受月光余晖的凝重,低头则可见自己的影子随着步伐缓缓移动,动静结合,富有诗意。
“惊禽时一翻,檐花落无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偶尔有飞鸟惊起,掠过寂静的夜晚,而檐下的花朵在月光的照耀下,似乎也随风飘落,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季节的气息。
最后,“微微辨游丝,袅袅入深树”则将视线转向细微之处,游动的蜘蛛丝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晰,它们轻盈地飘向远处的树林,既体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夜的独特魅力,既有宁静和谐的一面,也不乏生机与活力,是黄景仁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艺术再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八月既望要详刑护漕游水东早饭碧虚遍观霞程
漓江即湘江,戢戢清见石。
其东列群峰,秋色碧复碧。
日出雾露收,草径上逼侧。
凭栏揩望眼,已足慰畴昔。
更窥岩穴胜,创见为惊咋。
如何数里间,奇观相接迹。
宽同厦屋深,划若巨灵擘。
日月递光景,风云变朝夕。
石桥几年成,乳窦时一滴。
神龙旧隐处,仰视多辟易。
蜕迹凛犹存,隐隐印霜脊。
下有澄湫深,余波漱苍壁。
往者已仙去,来者此其宅。
薄晚扣松关,风过声索索。
聊麾车骑退,容我且散策。
却望訾家洲,轻舫度前碛。
回首烟树林,已复挂蟾魄。
宇旷净余滓,群物被光泽。
何所寄遐思,空岩皎虚白。
清辉可一规,水色相激射。
天边与川上,亭亭如合璧。
居然广寒游,不用假六翮。
班坐依微澜,晤赏共佳客。
因之想千载,讵有今古隔。
箫鼓归夜阑,观者粲城陌。
往往罗杯盘,班班见殽核。
谅因年岁丰,人意少舒适。
视尔意少舒,於阳亦忻怿。
《八月既望要详刑护漕游水东早饭碧虚遍观霞程》【宋·张栻】漓江即湘江,戢戢清见石。其东列群峰,秋色碧复碧。日出雾露收,草径上逼侧。凭栏揩望眼,已足慰畴昔。更窥岩穴胜,创见为惊咋。如何数里间,奇观相接迹。宽同厦屋深,划若巨灵擘。日月递光景,风云变朝夕。石桥几年成,乳窦时一滴。神龙旧隐处,仰视多辟易。蜕迹凛犹存,隐隐印霜脊。下有澄湫深,余波漱苍壁。往者已仙去,来者此其宅。薄晚扣松关,风过声索索。聊麾车骑退,容我且散策。却望訾家洲,轻舫度前碛。回首烟树林,已复挂蟾魄。宇旷净余滓,群物被光泽。何所寄遐思,空岩皎虚白。清辉可一规,水色相激射。天边与川上,亭亭如合璧。居然广寒游,不用假六翮。班坐依微澜,晤赏共佳客。因之想千载,讵有今古隔。箫鼓归夜阑,观者粲城陌。往往罗杯盘,班班见殽核。谅因年岁丰,人意少舒适。视尔意少舒,於阳亦忻怿。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92267c69465b446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