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时 充 之 访 盘 溪 有 诗 次 韵 宋 /王 柏 圣 贤 不 出 此 心 公 ,有 为 为 之 未 必 充 。绝 学 当 归 三 洞 左 ,正 源 欲 障 百 川 东 。坐 春 立 雪 谁 能 继 ,弄 月 吟 风 岂 浪 从 。方 己 乌 头 力 应 鲜 ,因 循 又 过 一 年 终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川(bǎi chuān)的意思:指众多的河流汇聚成大河,比喻众多的事物汇集在一起。
当归(dāng guī)的意思:指回到原来的地方或状态。
绝学(jué xué)的意思:指卓越的学问或技能,超越一般的学术水平。
立雪(lì xuě)的意思:在雪地上站立。形容人物高尚品质或坚定立场。
弄月(nòng yuè)的意思:指虚度光阴,白费心机,比喻做无用功或白白忙活。
年终(nián zhōng)的意思:指一年结束的时候或最后的时候。
三洞(sān dòng)的意思:形容事物完整无缺,没有缺陷。
圣贤(shèng xiá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乌头(wū tóu)的意思:指形象丑陋、品质恶劣的人或事物。
吟风(yín fēng)的意思:指吟咏风景、吟诗作赋等艺术活动。
因循(yīn xún)的意思:指按照旧习惯或固定模式行事,不求创新或改进。
有为(yǒu wéi)的意思:有才能、有作为、有成就。
欲障(yù zhàng)的意思:指欲望或野心成为阻碍或障碍物,阻挡了前进的道路。
弄月吟风(nòng yuè yí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的才情横溢,善于吟诗作赋。
- 翻译
- 圣贤的智慧不在于私心,有所作为不一定就能充实。
真正的学问应该回归于自然之道,阻挡不住百川东流的趋势。
春天静坐或冬夜立雪,这样的境界谁能继续?玩月吟风,怎能随便跟从。
如今自己精力有限,恐怕难以再有作为,就这样又过去了一年。
- 注释
- 圣贤:指道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人。
此心公:无私的心。
未必充:不一定能完全实现。
绝学:极高的学问,指自然无为的智慧。
三洞左:可能指隐居修行之地,也可能象征大道的源头。
正源:正确的源泉,即自然之道。
障:阻挡。
坐春立雪:形容刻苦修行,春天静坐,冬天站立在雪中。
继:继承或达到。
浪从:随意跟随。
方己:现在的自己。
乌头:比喻精力衰退。
应鲜:应当减弱。
因循:沿袭旧习,不求改变。
过一年终:度过了一年。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柏的作品,名为《时充之访盘溪有诗次韵》。王柏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境界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自我修养的心态。
“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这两句开篇便点明了主题,意在表达诗人对于圣贤理想境界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并非总能得到满足。这里的“心公”暗示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状态,而“有为为之未必充”则显示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认识。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这两句中,“绝学”可能指的是超脱世俗的学问或修养,“三洞”和“正源”均有深远之意,象征着最高的精神追求。诗人希望自己的学问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积累。
“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景,“坐春”、“立雪”、“弄月吟风”都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刻体悟和与之融为一体的精神状态。这些意象都是中国古代隐逸文化中常见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与大自然合一的向往。
“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 最后两句则流露出一种自我反省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提到自己的年华在悄然逝去,而内心的修养却依旧不足,表达了对于个人修为不够完善的忧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高尚人格和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时间流逝时的自我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满庭芳.自题《再来缘》乐府
文史淹通,功名潦倒,谁怜措大酸寒。
弥留绝笔,遗稿一篇存。
惟有门生旧侣,恤孤嫠、每叩穷关。
伤心处,纸灯麦饭,夜祭泣汍澜。
妙龄膺使节,前生弟子,都是魁元。
更诗篇印证,股晕斓斑。
从此家门鼎盛,订姻好、后福团圞。
奇绝事,编成乐府,当作戏文看。
夺锦标.荆沙登轮舟
月岭高空,罗洲澹远,划断荆南秋影。
不用蒲帆桂楫,星驭风驰,火轮雷迸。
看江船滚滚,早飞过、湘湖如镜。
恨青山、到眼须臾,也似平陵萍梗。怅望碧天夜迥。
蟹港渔汀,点缀武昌佳胜。
试问当年黄鹤,人去楼空,劫灰犹冷。
剩墟烟一角,又消息梧桐金井。
正还家好梦,水驿千程俄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