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一》
《宓公琴台诗三首·其一》全文
唐 / 高适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宓子为政鸣琴登此台。

和人亦闲,千载称其才。

临眺忽悽怆,人琴安在哉?

悠悠天壤,唯有颂声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和人(hé rén)的意思:与人相处和睦友好,和谐相处。

临眺(lín tiào)的意思:指登高远望,俯瞰风景。

宓子(fú zǐ)的意思:宓子是一个古代的姓氏,现在常用来形容某人非常聪明、才智过人。

鸣琴(míng qín)的意思:指弹奏琴声,比喻音乐艺术的表达。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人琴(rén qín)的意思:指人与琴的关系密切,彼此相互依赖。

颂声(sòng shēng)的意思:指赞美、赞颂的声音。

天壤(tiān rǎng)的意思:形容差距极大,天地之间的差别。

为政(wéi zhèng)的意思:指担任政府职务,治理国家。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注释
昔:从前,昔日。
政:政治,政务。
临眺:远望,俯瞰。
悽怆:悲伤,凄凉。
人琴:人与琴,指代逝去的人。
颂声:赞美,歌颂。
翻译
宓子昔时治理政事,弹琴登上这座高台。
琴音悠扬人心也闲适,千百年后仍称赞他的才能。
远望之际忽然心生感伤,人已逝去,琴声又在哪里呢?
这天地间漫长无尽,只剩下赞美的歌声回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贤官宓子在世时的风采。他曾在一座琴台上演奏琴曲,留下了千百年的美誉。诗人登上这座琴台,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在的感慨。琴音与人的情感相契合,宓子虽然不再,但他的才华与琴声在人们的心中依旧流传。

诗中的“鸣琴”二字,不仅表达了宓子的琴艺,还象征着他治理国家的才能和艺术。“临眺忽悽怆”则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回望过去时所感受到的凄凉与悲壮之情。最后,“悠悠此天壤,唯有颂声来”,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赞美之声,只有宓子的名声和琴声穿越了千年,传承至今。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艺术氛围的诗,它通过对古人琴艺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文化遗产的尊崇和怀念。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朝代:唐   字:达夫   籍贯:渤海蓨(今河北景县)   生辰:704—765年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州)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猜你喜欢

十月初十日召对乾清宫,面奏陈情,蒙恩准回籍养亲,恭纪·其三

忠孝奚能一例论,却从师友溯渊源。

同朝莫讶归心急,要向亲前述圣恩。

(0)

广陵赠都转刘星房前辈·其一

前后封章子细参,早筹全局裕东南。

理财谟议谁长策,经世权宜岂易谈。

力挽波流仁主念,调和羹味谏臣谙。

从来计国推刘晏,况遇清时德教覃。

(0)

得姚秋浦明府书为家母寿,诗以谢之

开缄恍对旧光仪,问讯同深两地思。

喜慰相闻余母健,痌瘝在念尔民饥。

山中莱服如增彩,野外郇膏恰应时。

料得平安刚报远,春晖东望已熙熙。

(0)

恩江早发·其二

龙蟠洲畔绿森森,风袅余清入梵音。

尽卷慈云归万竹,炎阳刚上便遮阴。

(0)

恩江早发·其一

趁凉余露袭轻衫,晓色熹微展镜函。

回望双桥城一角,又迎初日到征帆。

(0)

五十初度赋怀四首·其三

幽居抱膝自长吟,身世低昂感慨深。

有限百年惊夜漏,无成一事愧山林。

那能境顺都如意,不觉时艰易上心。

久与闾阎同乐苦,镜中渐见鬓霜侵。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