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为晚晴喜,山如秋夜凉。
蝉声起竽瑟,云影散牛羊。
不厌(bù yàn)的意思:不感到厌烦,不厌倦。
理应(lǐ yīng)的意思:应该,应当
民忧(mín yōu)的意思:指民众的忧虑和担心。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僧房(sēng fáng)的意思:僧人的住所或修行之处。比喻安静、幽雅的地方。
神理(shén lǐ)的意思:指超越人类理解的神秘、奥妙之理。
蔬笋(shū sǔn)的意思:指年轻人,特指年轻的学生。
晚晴(wǎn qíng)的意思:晚上天气晴朗,指事情或局势在最后时刻发生好转。
应难(yìng nán)的意思:勇敢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云影(yún yǐng)的意思:指云彩在日光照射下的阴影,比喻事物的表面现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晚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平和。
"鹊为晚晴喜",表现出鸟儿在傍晚时分欢快的情态,这里的“喜”字传递了一种生机勃勃、乐观向上的情感。紧接着,“山如秋夜凉”,则是对山色与夜凉的描绘,山间的清凉让人感到心静神安。
"蝉声起竽瑟"中,蝉鸣声仿佛是古代乐器的和鸣,与“云影散牛羊”一同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悠闲自得的氛围。这里通过蝉鸣声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神理应难昧"表明诗人对宇宙万物有一种深刻理解和接受,这种理解让他的心灵变得通透而不易被蒙蔽。紧接着,“民忧得自康”则是说人民的忧虑能够得到缓解,获得安康。这两句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及人类命运的关怀,以及内在的平和与智慧。
最后,“平生蔬笋腹,不厌宿僧房”,“蔬笋腹”比喻简单质朴的生活,而“不厌宿僧房”则表明诗人对那种清贫、淡泊名利的僧侣生活持有一种接受和喜悦。这里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乐道主义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追求,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田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