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赤 壁 矶 宋 /张 埴 秋 清 亦 足 发 ,弄 不 俯 晴 川 。顾 影 非 坡 月 ,昂 首 是 梵 天 。人 才 三 国 后 ,边 信 十 年 前 。吹 备 归 樊 口 ,芦 花 落 满 船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昂首(áng shǒu)的意思:指抬头挺胸,昂首阔步的姿态。形容自信、傲慢或高傲的态度。
边信(biān xìn)的意思:指人言行不一致,言辞虚假,不可信任。
吹笛(chuī dí)的意思:吹奏笛子。也用来比喻人们无所事事,不务正业。
樊口(fán kǒu)的意思:指人言辞巧妙,能言善辩,口才出众。
梵天(fàn tiā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天界,也可用来形容非常高远的境界或者非常美好的事物。
顾影(gù yǐng)的意思:顾念、牵挂回忆。
弄水(nòng shuǐ)的意思:指无法掌握、驾驭或处理好水,比喻无法应付事物或处理问题。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晴川(qíng chuān)的意思:指晴朗明亮的河川,引申为形容景色美丽、天空明朗的意境。
秋清(qiū qīng)的意思:指秋天时清爽宜人的景象。
三国(sān guó)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国家并立的局面。
十年(shí nián)的意思:指时间长久,表示时间的长短。
- 注释
- 秋清:秋天的清澈。
晴川:晴朗的河川。
坡月:苏东坡诗中常有的明月。
梵天:古印度神话中的宇宙天空。
三国后:指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之后。
边信:边境的消息。
樊口:地名,位于湖北黄冈附近。
芦花:秋季常见的一种植物,白色,象征凄凉。
- 翻译
- 秋天的清澈也足以让人精神焕发,我在河边玩水,欣赏着晴朗的河川。
我看着自己的倒影,并非苏东坡月下独酌的景象,抬头仰望,那是佛教中的宇宙天空——梵天。
在才华横溢的人物涌现于三国之后,边境的消息却还是十年前的模样。
我吹着笛子回到樊口,只见满船都是飘落的芦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自在悠然的生活状态。开篇“秋清亦足发,弄水俯晴川”两句,诗人似乎在一个清新的秋日里,不急不缓地行走于一片清澈的水边,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顾影非坡月,昂首是梵天”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里的“梵天”通常指佛教中的梵净天,是一个非常高级的天界,象征着极致的清净与安宁。
中间两句,“人才三国后,边信十年前”,则是诗人对于历史和时间的一种反思。三国时代以后的“人才”可能指的是那些在乱世中仍能保持自己操守和理想的人物,而“边信十年前”则可能暗示着某个重要的承诺或约定。
最后,“吹笛归樊口,芦花落满船”,则是诗人对一种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黄昏时分,吹着笛子,缓缓地驾着装满了芦花的小舟归航于樊口,这里不仅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着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周生
袑衣谁家郎,银鞍骑大马。
新从河朔来,血战太行下。
主帅丹旐归,脱身就里社。
妖氛缠牛斗,江介无片瓦。
将母岂不遑,豺狼嗥中野。
怪子何淹留,清泪堕杯斝。
欢场易荒忽,扁舟实潇洒。
落日照行营,长淮哀湍泻。
赠言尚慎旃,古道今已寡。
度天山
天山一脉西北肇,万里东来青未了。
伊吾之北月支南,千寻耸峙烟霞绕。
天功设险人力通,鸟道羊肠深且杳。
初循涧腹入峡口,渐陟峰腰依木杪。
登巅陡觉众山低,穿云俯瞰雄关小。
崖悬坡滑石嶙峋,栏回路曲松环绕。
七十二盘冰雪凝,三百六旬晴霁少。
霏微空翠湿人衣,料峭余寒破春晓。
我来一步一惊喜,暂解征鞍憩岭表。
凭高回首风景殊,怀古思乡心悄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