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竹成大林,频年竹生孙。
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
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
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名为《养竹成大林》。诗中以养竹为喻,表达了对治理国家、培养人才的深刻思考。
首句“养竹成大林”寓意精心培育,使事物得以壮大成长。接着,“频年竹生孙”描绘了竹子年复一年地繁衍生长,象征着人才的不断涌现和国家的持续发展。
“美竹非不多,恶竹亦已繁”两句对比鲜明,指出在人才中既有优秀的个体(美竹),也有不良的倾向(恶竹)。这与现实社会中人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相呼应,强调了识别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
“群奴为洗之,往哉聆我言”表明诗人作为引导者,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清除那些不良的影响,净化环境。接下来的“美者慎勿伤,去恶必去根”强调了保护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同时,必须坚决清除不良因素,并且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确保治理的彻底性和长远性。
“勿虞尔斧缺,勿惮尔力烦”表达了清除不良影响的决心和勇气,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不退缩。最后,“宿莽荡无馀,清风仍满园”象征经过努力,不良现象被彻底清除,留下的是一片清新、和谐的景象,比喻通过治理,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国家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养竹的比喻,深刻揭示了治理国家、培养人才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与策略,以及最终实现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