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全文
- 翻译
- 塞北地区常年寒冷,自古以来就不多见万物繁盛。
在这寒冷的边疆之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羌笛声中,竟然听到了梅花的旋律。
- 注释
- 塞北:指北方寒冷地区,如长城以北。
长寒:长久的寒冷。
由来:自古以来。
□物华:此处可能缺失一个字,推测为‘不’,即‘不由来物华’,意为不常见到丰富的自然物产。
羌笛:古代的一种管乐器,源自羌族。
梅花:象征坚韧和高洁,此处可能暗指远方的思乡之情。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孤寂的画面。"塞北长寒地"直接传达了边疆地区的严寒与遥远,"由来□物华"则表明在这样的环境中依然有生命力顽强生长。"不知羌笛里"一句,通过提问的形式,将听者带入一个迷茫之境,仿佛那羌笛吹奏的声音来自何方。最后"何处得梅花?"则是在询问在这般寒冷与荒凉中,那美丽而坚韧的梅花,又是从哪儿绽放出它的孤傲与洁白。
诗中的意境开阔,情感深沉,通过对比和反差的手法,使得边塞之地虽然艰苦,但依旧有生命力在顽强生长。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含哲理,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与人生境况的独特领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前在海上见会稽徐僧佣所作《九老》诗,意警词练,因仿为之,并限其韵·其八老妓
悔谈风月学时流,小字无端唤莫愁。
去日苦多来日少,他生未卜此生休。
称心欢乐难圆梦,透骨凄凉易感秋。
车马稀疏人老大,十年辜负钿箜篌。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