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世(bì shì)的意思:避开尘世繁忙的纷扰,远离尘嚣。
高阳(gāo yáng)的意思:指人的精神风貌高尚,品德高洁。
公案(gōng àn)的意思:公案指的是官府办案的案件。在现代用法中,公案泛指一切案件,特别是引起公众关注的重大案件。
惊耳(jīng ěr)的意思:声音刺耳、令人震惊的声音。
乱丝(luàn sī)的意思:指头发凌乱无序的样子。
旗亭(qí tíng)的意思:指人物才能出众,有出类拔萃之意。
人事(rén shì)的意思:指人的事情或人的事务。
三窟(sān kū)的意思:指人们生活贫困,居住环境恶劣的地方。
天心(tiān xīn)的意思:指人的内心淳朴善良,充满正义和仁爱之心。
犹自(yóu zì)的意思:仍然、依然
总乱(zǒng luàn)的意思:形容混乱无序,毫无条理。
- 鉴赏
这首诗《寄方尔止》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姚康所作,通过其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复杂的人事与内心的纠葛,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首联“人事天心总乱丝,高阳犹自酒成池”以“乱丝”比喻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暗示了社会的混乱与人心的迷茫;“高阳”典出《史记·高阳氏传》,这里借指饮酒豪放之人,却“酒成池”,反衬出在乱世中寻求解脱的无奈与徒劳。
颔联“醉中竟失雷惊耳,别后频经火到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句“醉中竟失雷惊耳”形象地描绘了人在醉酒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麻木,仿佛连雷声都听不见,隐喻了人在困境中的自我麻痹;后句“别后频经火到眉”则表达了分别后的痛苦与煎熬,如同烈火烧眉,生动地展现了情感的激烈与痛苦。
颈联“避世贫无三窟想,借君读补七分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与对友情的依赖。诗人认为在贫困与困境中,没有可以依靠的退路(三窟),只能借助朋友的陪伴与诗歌的慰藉,寻找心灵的寄托。
尾联“凭将此意留公案,尚似旗亭贳酒时”以一种超脱的态度收束全诗,诗人希望将这份深情厚谊铭记于心,如同昔日与友人共聚旗亭,畅饮美酒的时光,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象征等修辞手法,深刻揭示了个人在复杂社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渴望与珍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