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珠侍者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修行境界的追求。
“一等心华自照”,诗人以“心华”比喻内心的智慧之光,强调了个体内心的觉醒与光明,无需外在环境或季节的变化来激发,体现了禅宗中“自性本具”的理念。
“不烦春色须开”,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光明不需要外界的装饰或诱导,自然就会显现。这里的“春色”可以理解为外在的诱惑或美好的事物,暗示了内心的纯净与自足。
“安用翻澜千偈”,“翻澜千偈”借用了佛教中的术语,意指众多的经文或教义,这里用来形容繁复的言说或理论。诗人以此表达,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光明,并不需要借助于复杂的言语或教义,强调了直接体验的重要性。
“却输枯木寒灰”,“枯木寒灰”常用来比喻生命的衰败或心灵的冷漠。此处与前句形成对比,表明内心的光明与活力远胜于外在的衰败或冷漠。诗人通过这一对比,突出了内心世界的力量和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传达了禅宗中关于内心觉醒、自性本具、直接体验和内在力量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长安羁旅行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