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雨增秋色,萧风醒客颜。
空山馀两月,了误得真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雨中的静谧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心灵的交融。首句“晓雨增秋色”,以“晓雨”点明时间与天气,秋色因雨而更加丰富,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凉意的氛围。接着,“萧风醒客颜”一句,将自然界的微风吹过脸颊的感觉与人的情感相联系,暗示着风雨过后,人心得以清醒和宁静。
“乱书慵自检,危径杳难攀”两句,诗人以“乱书”和“危径”为喻,表达了内心的纷扰与外界的艰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面对困难时的无力感和逃避心态。“慵自检”透露出诗人对整理思绪的懒散态度,而“杳难攀”则形象地描绘了通往内心平静之路的艰险与遥远。
“瞑入逍遥世,澄深定照关”中,“瞑”字暗示了夜幕降临,诗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这里的“逍遥”不仅指外在的环境,更包含了内心的解脱与自由。而“澄深定照关”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心的平静与洞察力,仿佛在深邃的静水中找到了自我映照的真理之门。
最后,“空山馀两月,了误得真閒”两句,以“空山”象征心灵的纯净与空旷,两月则可能暗喻短暂的时间,强调了在这段时间内,诗人获得了真正的闲暇与内心的宁静。整个诗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在风雨洗礼后,寻求心灵深处的平静与自我认知的过程。
先子旧游此,余时方五龄。
风神见图像,云体想仪刑。
衰发年年白,遥山面面青。
不须论旧事,欲说唤谁听。
卧罴花石戍,梦蝶古渝津。
秀子嗣荣禄,诸郎皆聘珍。
笄珈陪墓窆,雾雨暗车尘。
今代谁班范,牵连汉传循。
三更露气满秋堂,秘诀新传食月芒。
安得南楼三百尺,暂容老子据胡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