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桂源头万里遥,一秋无雨涨全消。
端坑水涸初开砚,羚峡门高暗长潮。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舟行于端江之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景象的生动描绘与诗人情感的细腻流露。
首句“滇桂源头万里遥”,以辽阔的距离开篇,暗示行程的遥远与旅途的艰辛,同时也为后续的自然景观描写铺垫了背景。接着,“一秋无雨涨全消”则描述了秋季干旱后江面水位下降的情景,通过“涨”与“消”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季节的更替。
“端坑水涸初开砚”,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文人雅趣结合,通过“砚”这一文具的开启,隐喻着在自然的启发下,文思的涌动和创作的开始。同时,“端坑水涸”与“初开砚”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迁,也寓意着灵感的激发与创作的活力。
“羚峡门高暗长潮”,最后一句则以羚峡的高峻与暗潮的涌动,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这里的“暗长潮”不仅描绘了潮水在峡谷中的悄无声息却势不可挡的生长,也象征着内在力量的积累与爆发,富有哲理意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而深沉,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