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秋 日 登 郡 楼 望 赞 皇 山 感 而 成 咏 唐 /李 德 裕 昔 人 怀 井 邑 ,为 有 挂 冠 期 。顾 我 飘 蓬 者 ,长 随 泛 梗 移 。越 吟 因 病 感 ,潘 鬓 入 秋 悲 。北 指 邯 郸 道 ,应 无 归 去 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随(cháng suí)的意思:长期跟随、长时间陪伴
愁悲(chóu bēi)的意思:形容非常忧愁、悲伤。
泛梗(fàn gěng)的意思:指在网络文化中广泛传播的梗,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流行的文化符号、网络迷因或者流行语。
挂冠(guà guān)的意思:指退休或卸任。
归去(guī qù)的意思:回到原来的地方,返回故乡。
邯郸(hán dān)的意思:指虚妄的梦想或幻想,也可以指不切实际的希望或理想。
井邑(jǐng yì)的意思:井邑指井和邑都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喻社会的基本组织和生活的必需品。
潘鬓(pān bìn)的意思:形容女子美丽动人的发髻。
飘蓬(piāo péng)的意思:形容人没有栖身之所,四处流浪。
人怀(rén huái)的意思:指人的心思、意图、情感等。
无归(wú guī)的意思:没有归宿,无处可归
昔人(xī rén)的意思:过去的人,古代人
越吟(yuè yín)的意思:指诗人在吟咏时,情感激发,越吟越发自然流畅。
邯郸道(hán dān dào)的意思:指言辞隐晦、言不由衷的道理或言辞不明的方法。
- 注释
- 郡楼:指滑州城楼。
赞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
井邑:乡邑,故里。
挂冠:谓辞官。
泛梗:漂浮的桃梗。
越吟:春秋越国人庄舄在楚国做官,不忘故国,病中吟越歌以寄乡思。
后用喻思乡之情。
潘鬓:西晋诗人潘岳,三十二岁鬓发就开始斑白,作《秋兴赋》以感怀。
见《秋兴赋》序。
后以指中年鬓发初白。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从滑州(今河南滑县)归故乡赞皇,经过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言归乡无期。
- 翻译
- 过去那些离乡求仕的人,他们也时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最终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辞官荣归故里。
叹息自己的仕宦未遇,以致虽然暂得返乡,却不能久留,还要为仕途而继续奔逐。
我年来多病,常常产生思乡之情;鬓发发白,但未曾建功立业,愈发感到失意。
马上又要离开故乡,这一去归乡无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壮志实现,功成名就。
-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两句通过古人的故事,说明人们常常因为某些原因留恋于家乡。"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则表达了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没有固定的居所。
接着的"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两句,透露出诗人因为生病而产生的情感波动,以及秋天到来时增添的悲凉情绪。头发脱落(潘鬓)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老迈或哀伤,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流离失所状态的一种隐喻。
最后,"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表达了诗人面向北方的邯郸古道,却没有返回故乡的打算,或许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是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放弃。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之情和现实困顿的抒情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庆春宫.戊寅五十一岁.长武车中晨起有作,寄惠君长沙
寒野烟垂,春朝日紫,去程倦眼初醒。
列戌哀笳,连江铁索,东南犹自鏖兵。
彩绳双燕,定巢计、商量未成。
骚兰新恨,歌黍前悲,无限牵萦。古今几局残枰。
华蝶蘧蘧,诗鬓先惊。
携酒江楼,看花山寺,那堪一片鹃声。
留眼人间,怕真见、沧桑变更。
客怀凄苦,千里飙轮,犹梦湘城。
念奴娇.雪中过陈氏山庄
肯嫌春谢,但随云飘动,冷眠湘簟。
蜡屐正宜苔径涩,此处清晖荏苒。
亲扣柴关,瀑香斜挂,全把吴山掩。
长廊鸟散,我来玉雪彻糁。
欲携一缕茶烟,和他幽意,不放笙歌染。
南宋风华萧飒尽,惟剩顽云数点。
又被閒心,十分搜剔,松竹添春靥。
雁声催到,客中佳兴难减。
念奴娇.登子招同铁厓循蜚古狂饮采友堂坐有张较书
连朝花谢,惜名花、强欲留春同住。
倦起疾书金缕带,斗鸭阑边旧句。
羽盏传觞,香尘按舞,快事浑无据。
阮途相识,飘零还倚芳树。
夜半如意敲残,顾影低徊,莫触伤心处。
堂下湿云飞不起,堂上美人清曙。
浅黛吴妆,横波楚态,剪烛殷勤语。
掀髯一笑,陶公自合归去。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