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仁晓禅师竹簟》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赠 仁 晓 禅 师 竹 簟 宋 /曹 修 睦 翠 筠 织 簟 寄 禅 斋 ,半 夜 秋 從 枕 底 来 。若 也 此 时 人 问 道 ,凉 天 卷 却 暑 天 开 。
- 翻译
- 青翠的竹篾编成的席子,被送到禅房中使用,
夜晚的凉意仿佛从枕头下悄悄涌来。
- 注释
- 翠筠:青翠的竹子。
织簟:编织竹席。
禅斋:禅房,修行者的静室。
半夜:深夜。
秋:秋天。
枕底:枕头下面。
若也:如果有人。
此时:现在这个时候。
人问道:有人询问。
凉天:清凉的天气。
捲却:驱散。
暑天:炎热的夏天。
开:开启,这里指凉意带来。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修睦赠予仁晓禅师的作品,以竹簟为媒介,表达了对禅师清凉生活的赞美和对季节更替的感悟。首句“翠筠织簟寄禅斋”描绘了精致的竹席被精心编织,送到禅师的静修之处,体现了僧人的简朴生活和诗人对其修行环境的敬意。次句“半夜秋从枕底来”,通过深夜秋意透过竹席渗透到枕边,暗示了禅师在静夜中感受到的自然之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后两句“若也此时人问道,凉天捲却暑天开”进一步深化主题,如果有人问及此时的感受,诗人会告诉他们,这股凉意仿佛驱散了炎热,象征着禅师的心境如同秋天般清新,将夏日的烦热一扫而空。整首诗寓情于物,借竹簟抒发了对禅师超然物外、心境清凉的赞赏,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深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我皇祖时曾集大小臣工於瀛台宴赏甚盛典也兹因西成丰稔百物蕃昌於八月二十八日赐宴公卿庶僚於瀛台以昭继绳宣豫之意得诗四首并示诸臣其欲赓韵者听·其三
璇霄犹睹晓蟾娟,济济冠裳拥庆烟。
丹粟香中陈桂醑,玉山颓处酌琼筵。
崇牙徐听钧天奏,高阁遥闻昼漏传。
此日含毫多沈宋,昆明漫数景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