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路天宁谒僧不遇》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朱松在探访僧人支公时未遇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感悟与个人心境的流露。
首句“支公去不锁禅扉”,以支公离去后禅房之门未锁的景象,暗示了禅宗追求自由、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门未锁,象征着心灵的开放与自由,也预示着即使支公不在,禅宗的精神依然存在,等待着有缘之人去领悟和体验。
次句“熟境应留梦里归”,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理解。这里的“熟境”不仅指支公所在的禅房,更包含了禅宗所追求的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诗人想象自己在梦中回到了这个熟悉而宁静的环境,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深切渴望和认同。
后两句“我却寄眠公榻上,此心浑似片云飞”,则是诗人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他将自己的身体暂时寄宿于支公的榻上,仿佛自己的心灵如同一片轻盈的云朵,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这里,“此心浑似片云飞”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轻盈与自由,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体悟。通过这一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禅宗文化影响下,心灵得到了解放,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宇宙和谐共鸣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见解和个人心境的深刻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诗十一首·其一
姜牙求志者,皤发始遭逢。
何意渭水涯,后车载非熊。
一朝师文武,胙土青齐东。
煌煌维鹰扬,泱泱表大风。
假令不期颐,勋誉奚繇隆。
当其未达时,蓬茅甘自终。
鼓刀断钜业,垂钩没奇功。
时哉苟弗遇,市井无异同。
谁知兴王略,乃在钓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