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诗为别》
《余将赴文登,过广陵,而择老移住石塔,相送竹西亭下,留诗为别》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竹西失却上方老,石塔还逢惠照师。

我亦化身东海去,姓名莫遣世人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化身(huà shēn)的意思:指某种形象或特征在另一种形象或特征中得到体现或表现。

上方(shàng fāng)的意思:指在位置或地位上高于某人或某物。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失却(shī què)的意思:失去、丧失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竹西(zhú xī)的意思:指人品高尚,操守正直,不受外界诱惑。

注释
竹西:指竹西寺,古代扬州名胜。
失却:失去。
上方老:可能指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人。
石塔:古塔,可能指惠照师所在之处。
还逢:再次遇见。
惠照师:另一位僧人名号。
我亦:我也。
化身:佛教中指变化形象或精神投生。
东海:象征远方或修行的彼岸。
去:前往。
姓名:指代个人身份。
莫遣:不要让。
世人:普通人,世人皆知。
知:知道。
翻译
竹西寺失去了那位高僧上方老,
我在石塔下又遇见了惠照师父。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苏轼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第一句“竹西失却上方老”,“竹西”指的是竹林之西,可能是某个地点或作者心中的一个理想居所,“上方老”则是一位隐者,这里表示作者已经与那位隐者的世界拉开了距离。第二句“石塔还逢惠照师”,“石塔”可能是作者即将到达的新居,"惠照师"可能是作者尊敬的一位佛教僧侣或修行者,这里表明作者在新的环境中遇到了精神上的导师。

第三句“我亦化身东海去”,这里的“化身”意指改变形态或身份,“东海去”则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愿望。最后一句“姓名莫遣世人知”,表达了作者希望彻底隐匿自己的名姓,不为世人所知,以达到心灵上的自由和解脱。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他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想要摆脱尘俗束缚,追求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其六弥勒菩萨章

痴根爱种力锄除,一段灵明是旧基。

插草天人深会意,拈华尊者笑开眉。

鱼行大士须珍重,布袋憨僧且伏惟。

处处鼻头相撞磕,唯心境界你谩谁。

(0)

因雪示随行禅者

家家种玉满区区,谁裹烟蓑细步趋。

千里同风休缀缀,十方一色尚拘拘。

梦醒光彩两头断,坐稳身心三际无。

清白传家衲僧事,其间转处看工夫。

(0)

斜川道上望庐山三绝·其二

青山放足溪转腰,蓑翁理网儿摇舠。

先生畴日骑鱼去,岸上人家谁姓陶。

(0)

送慧禅人往上江籴麻米·其二

云门糊饼赵州茶,里许明明著得些。

公案见成知味底,一千二百衲僧家。

(0)

大明庵留偈

略彴横门下转流,挂窗山在屋檐头。

大明古意是时节,霜夜月堂帘上钩。

(0)

题汤泉壁

禅庭谁立石龙头,龙口汤泉沸不休。

直待众生尘垢尽,我方清冷混常流。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