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
- 拼音版原文全文
柘 枝 妓 唐 /白 居 易 平 铺 一 合 锦 筵 开 ,连 击 三 声 画 鼓 催 。红 蜡 烛 移 桃 叶 起 ,紫 罗 衫 动 柘 枝 来 。带 垂 钿 胯 花 腰 重 ,帽 转 金 铃 雪 面 回 。看 即 曲 终 留 不 住 ,云 飘 雨 送 向 阳 台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红蜡(hóng là)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极为坚固、耐久。
画鼓(huà gǔ)的意思:指虚张声势,吹嘘自己的能力或实力。
锦筵(jǐn yán)的意思:锦筵指的是华丽的宴席,也可以用来形容盛大的宴会或酒席。
金铃(jīn líng)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嘹亮、悦耳动听。
蜡烛(là zhú)的意思:比喻自我牺牲,为他人照明或服务。
连击(lián jī)的意思:指连续击打或攻击,形容力量强大且连续不断。
罗衫(luó shān)的意思:指人的衣服整齐,衣襟平整。
平铺(píng pù)的意思:指整齐地铺设,形容摆放整齐、齐齐整整的样子。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桃叶(táo yè)的意思:比喻人的容貌、举止、行为等与内在不相称。
向阳(xiàng yáng)的意思:指向着阳光的一面,比喻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精神状态。
阳台(yáng tái)的意思:指房屋建筑物外突出的平台,供人休息、观景等。
一合(yī hé)的意思:指和谐、融洽的关系。
柘枝(zhè zhī)的意思:指人品恶劣,行为不良。
- 注释
- 平铺:平整地铺开。
一合:一张或一层。
锦筵:华美的席子。
连击:连续敲击。
三声:三次。
画鼓:装饰华丽的鼓。
红蜡烛:红色的蜡烛。
桃叶:形容女子轻盈的姿态。
柘枝:古代的一种舞蹈。
带垂钿胯:腰带上挂着的饰品。
花腰:形容女子细腰如花。
重:显得沉重,这里指装饰繁多。
帽转金铃:帽子上挂着的金铃随舞转动。
雪面:形容肤色白皙。
看即曲终:看着舞蹈即将结束。
留不住:无法挽留。
云飘雨送:比喻舞者的离去如云雨般飘渺。
阳台:此处可能指舞台或观赏的地方。
- 翻译
- 平滑如锦的席子铺展开,连续的鼓声催促着表演开始。
红色的蜡烛照耀下,舞者如桃叶般起身,穿着紫色罗衫的舞者跳起了柘枝舞。
腰间挂着的饰品随着舞步摇曳,帽子上的金铃在雪白的面容旁转动。
舞蹈结束也无法挽留那美丽的瞬间,舞者像云雨般离去,只留下向阳台的方向。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或表演的热烈场景,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展现了当时的豪华与繁盛。开篇“平铺一合锦筵开”,就设定了奢华的氛围,锦筵即精美的地毯,用以铺设宴席之地。紧接着“连击三声画鼓催”,则点明了节奏感和紧迫感,画鼓通常用于表演前后的引导或是场景转换。
下一句“红蜡烛移桃叶起”,蜡烛的光芒在装饰着桃形花纹的灯具上闪烁,增添了一种温馨与神秘的气氛。接着“紫罗衫动柘枝来”则直接点出了诗名中的“柘枝妓”,这里的“紫罗衫”可能是指女子所穿的服饰,而“柘枝”在此或许象征着特定的乐器或者舞者手持的道具。
中间两句“带垂钿胯花腰重,帽转金铃雪面回”,描绘的是人物装扮和动态。带钿是装饰品,胯花腰则是精美的腰带,这些都突显了装束上的华丽。而帽上挂着的金铃随着人物的转动发出声响,与“雪面回”相呼应,可能是在形容女性如同雪一般纯洁的面容。
最后两句“看即曲终留不住,云飘雨送向阳台”,则是整个场景的结束。宴会或表演已经接近尾声,不可留恋。而“云飘雨送向阳台”则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似乎是在说这场宴席在变幻莫测中悄然落幕。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古代宴会或表演的繁华与短暂,以及人间的情感流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