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唐 次 唐 /武 元 衡 都 门 去 马 嘶 ,灞 水 春 流 浅 。青 槐 驿 路 长 ,白 日 离 尊 晚 。望 望 烟 景 微 ,草 色 行 人 远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春流(chūn liú)的意思:春天的水流
都门(dōu mén)的意思:指朝廷、官府。也用来形容权力、地位高的人。
离尊(lí zūn)的意思:离开尊位,指官员被罢免、免职或退休。
路长(lù cháng)的意思:指路途遥远,比喻事情的发展需要时间和耐心。
马嘶(mǎ sī)的意思:形容马儿长嘶声,比喻形势紧迫或战争即将爆发。
望望(wàng wàng)的意思:望望是一个表示观望、等待的词语,常用于描述某人在等待或观察某种情况的发展。
行人(xíng rén)的意思:指行走的人,泛指路人、过路人。
烟景(yān jǐng)的意思:指烟雾弥漫的景色,形容景色美丽而朦胧。
驿路(yì lù)的意思:指旧时驿站的道路,也比喻官道或交通要道。
- 注释
- 都门:京城的城门。
去:离开。
马嘶:马的嘶鸣声。
灞水:古代长安附近的一条河。
春流浅:春天河水水量不大,显得水位浅。
青槐驿路:青槐树下的驿道。
长:漫长。
白日:白天。
离尊:离别宴会上的酒杯。
望望:远远地望着。
烟景:远处的景色。
微:模糊不清。
草色:草地的颜色。
行人:路上行走的人。
远:距离遥远。
- 翻译
- 都门外马儿嘶鸣声不断,灞水源头春水潺潺流得浅。
青槐覆盖的驿道漫长无尽,白日里的离别酒宴已近傍晚。
远望景色模糊,绿色草地上的行人身影渐行渐远。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通过对环境与心境的巧妙描写,表达了诗人送别时的心情。
“都门去马嘶”一句,设定了送别的场景,"都门"即城门,是古代城市的出口,"去马嘶"则是离别时刻的象征,马嘶鸣声在这里成为送行时分离的情感符号。
“灞水春流浅”进一步扩展了环境描写,“灞水”特定地点的提及增加了诗歌的地域色彩,而“春流浅”则使人联想到季节的变迁和水流的清浅,可能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淡漠。
“青槐驿路长”、“白日离尊晚”两句,则从视觉和时间两个角度深化了送别的情景,“青槐驿”即驿站,是古代官道上的休息站点,"路长"则象征着分别的艰辛与漫长;“白日”指的是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刻,而“离尊晚”则是送别者心中的不舍和留恋。
最后,“望望烟景微”、“草色行人远”两句,表达了诗人在送别之后的孤独感受。"望望"表明了长时间地凝视着渐行渐远的亲朋好友,而“烟景微”则是在强调那离去的人影已经模糊不清,情感上也越来越淡薄;“草色”即自然界的颜色变化,是春天的景象,“行人远”则是对送别后独自留下的诗人的写照,行人渐行渐远,更凸显了离别后的孤寂与无尽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淡泊而深沉的情怀,是一首颇具意境和情感力量的送别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萧郎中开元寺新构幽寂亭
康乐爱山水,赏心千载同。
结茅依翠微,伐木开蒙笼。
孤峰倚青霄,一径去不穷。
候客石苔上,礼僧云树中。
旷然见沧洲,自远来清风。
五马留谷口,双旌薄烟虹。
沈沈众香积,眇眇诸天空。
独往应未遂,苍生思谢公。
孙权故城下怀古兼送友人归建业
雄图争割据,神器终不守。
上下武昌城,长江竟何有。
古来壮台榭,事往悲陵阜。
寥落几家人,犹依数株柳。
威灵绝想像,芜没空林薮。
野径春草中,郊扉夕阳后。
逢君从此去,背楚方东走。
烟际指金陵,潮时过湓口。
行人已何在,临水徒挥手。
惆怅不能归,孤帆没云久。
奉和鲁望招润卿博士辞以道侣将至之作
瘿木樽前地胏图,为君偏辍俗功夫。
灵真散尽光来此,莫恋安妃在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