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裁量(cái liàng)的意思:根据自己的判断和决定来处理事情,具有自由裁定的权力。
成书(chéng shū)的意思:指已经完成、定稿、成文的书籍或文件。
初年(chū nián)的意思:指人年幼时期,也可以指某个事物或现象刚开始出现的阶段。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大功(dà gōng)的意思:指重大的功绩或功劳。
公论(gōng lùn)的意思:公开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和戎(hé róng)的意思:和平相处,不战而屈人之兵。
兰台(lán tái)的意思:指美好的地方或环境。
谬误(miù wù)的意思:错误的观点或观念
千岁(qiān suì)的意思:形容人的寿命长久,也可用来形容事物历史悠久。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谈兵(tán bīng)的意思:指没有实际经验或能力,却自以为是能够谈论或评论某种专业领域的事物。
晚节(wǎn jié)的意思:指人在晚年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举止。
文士(wén shì)的意思:指文学修养高深、才华出众的人。
有成(yǒu chéng)的意思:指事物有所成就或达到一定水平。
折衷(shé zhōng)的意思:指在两种或多种不同的观点、意见、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采取折中的办法或策略。
- 注释
- 选将:指特定将领。
范阳:古地名,今北京一带。
和戎:和亲,指通过联姻来缓和敌对关系。
晚节:晚年。
平凉:地名,今甘肃省平凉市。
春秋责:历史的公正评判。
盛毁:极大的赞誉或诋毁。
日月伤:无法损害像日月般长久的事物。
文士:文人。
谈兵:讨论军事策略。
谬误:错误。
兰台:古代官署名,掌管图书和修史。
作史:撰写史书。
漫裁量:难以准确衡量。
折衷:中庸之道,公正的判断。
成书:已成定论的书籍。
公论:公众的普遍看法。
千岁长:流传久远。
- 翻译
- 将领起于范阳之初,晚年却因和亲误入平凉之策。
他的伟大功绩应受历史公正评判,赞誉与诋毁都不能损害他的声名。
文人谈论军事常有偏颇,史官撰写史书也难以权衡轻重。
真理自会显现于书中,公众的评价长远流传千年。
- 鉴赏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回顾往昔之战役与功业,开篇便提及“选将初年起范阳”,这是对历史事件的一种概述。接着,“和戎晚节误平凉”则透露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更有时光流逝的无奈。
大功宜受春秋责,此句表明功业巨大的评价应留待于后世,而“盛毁何能日月伤”则表现了对历史成就与毁谤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文士谈兵多谬误,兰台作史漫裁量,这两句批判了那些不懂军事却自诩为专家的学者,以及编撰历史时的随意性。
最后,“折衷自有成书在,公论从知千岁长”则显露出诗人对真实记录与公正评价的渴望。整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沉重感和深刻的思考,是一首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史学态度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