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赐 道 士 邓 紫 阳 唐 /李 隆 基 太 乙 三 门 诀 ,元 君 六 甲 符 。下 传 金 版 术 ,上 刻 玉 清 书 。有 美 探 真 士 ,囊 中 得 秘 书 。自 知 三 醮 后 ,翊 我 灭 残 胡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金版(jīn bǎn)的意思:指最好的、最高级的。
六甲(liù jiǎ)的意思:指人的六个骨节,也比喻人的头面部分。
秘书(mì shū)的意思:指具备机密、管理、协调等工作能力的人员。
三门(sān mén)的意思:指三个门派或三个门类。
太乙(tài yǐ)的意思:指道教中的一个高级神仙,也用来形容人的聪明才智。
探真(tàn zhēn)的意思:探索真相,寻求真理。
玉清(yù qīng)的意思:指人的品质高尚清白,心地纯洁无暇。
元君(yuán jūn)的意思:指古代官员或封建王子。
真士(zhēn shì)的意思:真正的士人,指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中得(zhōng de)的意思:获得、得到、取得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翻译
-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 注释
- 太乙:道教中的神名,象征高深的法术。
三门诀:神秘的修炼法门。
元君:道教尊称,此处指天宫中的重要神灵。
六甲:古代占卜法中的六位神灵。
金版:珍贵的金属版面。
玉清:道教中的最高神名,代表清纯无暇。
书:这里指秘籍或法术记载。
真士:修道者或通晓真理的人。
秘书:珍贵的秘籍或文献。
三醮:道教仪式,三次献祭。
翊:辅助,帮助。
残胡:残暴的胡人,可能指敌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皇帝李隆基所作,题为《赐道士邓紫阳》。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颁授或赠送给道士的诗,内容涉及到道教的修炼与秘籍。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 这两句提到了道教中的修炼方法和神秘符号。太乙是古代的一种占卜术语,指的是一种高级的变化法则;三门可能指的是三个层次或三个关键的修炼步骤。而元君六甲符,则是用来表达道教中某种特定的神秘力量。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场景。金版和玉清书都是象征着高贵和纯洁的物品,下传和上刻则是指将这些珍贵的知识或秘籍传承给后人。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 这两句表达了一位道士在探求道教真谛时获得了某种秘密经典的情景。探真士可能是一位修炼者,而囊中得秘书则是说他从一个秘密的地方得到了一本重要的书籍。
"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这两句似乎是在描述一场重大事件或战斗之后的情况。三醮可能指的是某种时间节点或者修炼阶段,而“翊我”则是说跟随着主角(可能是皇帝本人或者道士),并且参与了对抗“残胡”的行动。
整首诗充满了神秘色彩,通过精心挑选的词汇和意象,展现了当时道教文化中的某些元素,同时也反映出李隆基作为一位皇帝,对道教文化的尊崇与支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鬲津马颊河
闻之治河方,利合不利分。
合则挟沙行,分则其沙屯。
沙行流乃安,沙屯泛溢频。
其言如诚当,智乃过禹人。
九河非分何,何以免涨沦。
而今岂非合,徒见淤河身。
我来过大陆,马颊与鬲津。
今古势既异,空叹其迹存。
更张岂易言,而况见未真。
利不十不变,莫如流俗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