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遥方过雨,意入更逢凉。
声是戛寒玉,境还生静香。
此诗描绘了竹林间的一处清凉之地,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幽深的画面。首句“目遥方过雨”,仿佛远处刚刚经过一场细雨,空气清新,视线也变得格外遥远。次句“意入更逢凉”,则直接点明了这里的凉爽之感,不仅来自自然界的气候,更是心灵深处的一种感受。
接着,“声是戛寒玉,境还生静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竹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声音比作寒玉相击,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同时,环境中的静谧与清香,仿佛能激发人的感官体验,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氛围。
“万竿笼日照,一线漏天光”描绘了竹林间的光影交错,阳光透过密集的竹叶缝隙,洒下斑驳陆离的光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最后,“却羡山僧逸,坐消九夏长”表达了诗人对山中隐士生活的向往。在炎炎夏日,山僧能够悠然自得地享受这份清凉与宁静,远离尘嚣,这正是诗人所羡慕的闲适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林中的清凉世界,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充满了浓厚的文人情怀和审美趣味。
滂沱鸣中宵,清朝散微旭。
黑云叆而䨴,雨意犹未足。
小园偶信步,襟抱豁烦燠。
濯我畦中蔬,薿薿净如沐。
平原独鹤下,浅渚群凫浴。
天风动疏篁,铿戛万绿玉。
端居览众妙,幽赏惬心目。
孤吟无与酬,长啸振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