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应尽,潮生岸恐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与心境,充满了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宁静的哲学意味。
首句“家住逍遥国”,开篇即点出隐士居住之地的超然与自由,仿佛置身于一个无忧无虑、不受世俗束缚的仙境之中。“门无车马音”进一步强调了其远离尘嚣、隐匿世外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
“十分消睡茗,一寸已灰心”两句,通过品茗与内心的平静,表达了隐士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品茗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涤,使得内心逐渐趋于平和,摆脱了外界的纷扰与杂念。
“春去花应尽,潮生岸恐沉”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与隐士心境的映照。春天过去,花朵凋零,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潮水上涨,岸边似乎有被淹没的危险,暗喻着世事无常,人生如梦。这两句寓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最后,“径须携饮具,来傍荔支阴”则展现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他准备带着饮酒的器具,来到荔枝树下,享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时光。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表现了他与自然界的亲密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洞仙歌.秋夜听雨作
红楼相望,黯啼痕愁妩。岁岁巴山此时雨。
算开残岩桂,凋尽池荷,风力转、才洗人间烦暑。
漏长明烛短,乡味莼丝,半剪淞波梦中语。
恨事水东流,床蟀禁寒,共潇晦、临鸡催曙。
又滑滑、泥深似春郊,只不见、玄都种桃千树。
高阳台.微雨中园梅始花
酥雨融泥,寒烟锁黛,依稀江国初春。
破两三椒,梅红恰近冬分。
催年叠鼓匆匆里,费歌声、遏住行云。
怕东风,吹泪成冰,荡梦留痕。
老怀剩有闲哀乐,又兼天浪涌,连海尘昏。
暝色高楼,长空断雁遥闻。
山中豹隐无消息,寄南枝、驿使何人。
记花时,每倚雕栊,同罄芳尊。
绕佛阁
霁霞照晚。波翠草碧,残画溪馆。香径泥软。
旧巢认否,殷勤问来燕。岫云又展。
环顾四野,车过尘满。归路辽远。
更堪雨雨风风占春半。
绣幄去天尺,夜永通明章几荐。
勾起暗愁,鹃声闻楚岸。怕过了清明,番信轻换。
好花谁见。但梦想当年,相映人面。
绕珍丛、醉飞千盏。
霜花腴.菊,和梦窗
泪丛旧色,带晚香、多情恋取衰冠。
容比秋癯,骨因天傲,丹青替写仍难。故园尽宽。
任万花、开落风前。
向柴桑、自续佳盟,径松门柳伴天寒。
酬节最饶幽兴,甚吟商促拍,又挽哀蝉。
零雨年光,繁霜身世,淋浪恨墨盈笺。泛觥作船。
许滟波、留影娟娟。怕无言、淡了伊人,卷帘相对看。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