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入郊徵侧服,狄青临越智高平。
书无频晾鱼将蠹,田不时芸莠自生。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吴琏将军在百越之地兴师出征的情景。首句“峡藤初断蔓重青”以自然景象开篇,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与希望,预示着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充满生机与活力。接着,“承命翱翔出帝京”表达了将军奉命而出,英勇无畏地离开京城,踏上征程的决心。
“马援入郊徵侧服,狄青临越智高平”引用历史典故,分别指汉代马援平定五溪蛮夷和宋代狄青平定南蛮的故事,以此来激励自己效仿先贤,勇往直前,征服敌方。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将军的雄心壮志,也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书无频晾鱼将蠹,田不时芸莠自生”则从侧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性。书籍需要经常晾晒以防虫蛀,农田则因杂草丛生而需频繁除草,形象地说明了战争对文化与农业的破坏,同时也暗示了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
最后,“南顾若询谁可用,据鞍犹喜马蹄轻”表达了将军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以及对胜利的渴望。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依然保持乐观和坚定,期待能够找到可用之才,共同完成使命,同时对即将到来的胜利充满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明朝将领在南方边疆作战的决心、勇气和智慧,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