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腊颔髭霜,栖閒寄宝坊。
秘园金侧布,薰夹字旁行。
祗陀学久遍,馀力在雕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的生活情景,通过对其日常活动和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禅师修炼佛法、追求精神境界的状态。
"高腊颔髭霜,栖閒寄宝坊。" 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禅师年迈须发皆白,如霜雪一般,居住在寺院中的宝坊之中,显得宁静而庄严。
"秘园金侧布,薰夹字旁行。" 禅师在僻静的园林中散步,这里的“金侧”可能指的是装饰华丽或是金色的围栏,而“薰夹字旁行”则描绘了禅师在花间小径上缓慢而行,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感觉。
"赐服恩华重,分灯祖意长。" 这两句表达了对禅师的尊敬和传承佛法的深厚情感,“赐服”是指受封的衣物,而“恩华重”则显示出这份尊贵非同小可;“分灯”是禅宗传灯的象征,代表着禅学的代代相传。
"祗陀学久遍,馀力在雕章。" 禅师长时间地研习佛法,已经达到了精通的地步,“馀力在雕章”则暗示了他对经文的深入理解和精湛的研究能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禅宗修行的意象表达,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之情。
子牟怀魏阙,陈咸思帝城。
他乡岂不美,吾土乐所生。
况复抚凋节,凭高怀上京。
山川不可见,葱郁凝神县。
紫气抱关回,玉斗侵城转。
负羽长杨猎,撞钟平乐宴。
高冠照华蝉,英俊皆比肩。
朝奏主父牍,夜召贾生贤。
五侯交荐币,诸公亟为言。
我生流离极,十年悲去国。
叶愿洛阳飞,鱼宁武昌食。
当弃关下符,一对危言策。
别岸香风起,横塘夕雾开。
歌须静婉至,步忆贵妃来。
折藕冰丝剩,翻荷孔盖回。
曾经佛图咒,解厌柏梁灾。
盛府开为幕,骚人借作媒。
谢才方丽句,卓寡比愁腮。
有薏缘谁苦,名莲固自猜。
簪形侵宝髻,烛柄近宫煤。
游羡龟巢密,看防漏叶催。
使君迷已久,落晚且徘徊。
圆海崇遗教,中陵育茂材。
雾从仙市合,风向舞雩来。
宝篆侔东壁,儒篇访曲台。
泮芹参上俎,燕彗拥轻埃。
鼓箧华冠聚,丘山缥帙开。
虫形浮墨沼,鼠耳绽经槐。
有客缘承乏,无庸愧滥陪。
难重汉家席,易眩鲁门杯。
学困青箱广,书愁皓首催。
空尘博士议,不称洛阳才。
高阁连云景,层城枕斗魁。
惟应仲尼冶,未惜铸颜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