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走山疑簸,潮升岸欲浮。
欸乃渔人曲,苍然起暮愁。
百族(bǎi zú)的意思:指各个民族,多用于形容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国家的和谐统一。
洪流(hóng liú)的意思:指强大而汹涌的水流,也用来比喻强大而不可抗拒的力量或潮流。
极目(jí mù)的意思:极目指的是向远处极目远望,形容目光远大、眼界宽广。
浪走(làng zǒu)的意思:指人行为放纵随意,不拘束,不受约束。
弥漫(mí màn)的意思:弥漫指散布、弥漫、充满。
三洲(sān zhōu)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三个大洲,即亚洲、欧洲和非洲。
天外(tiān wài)的意思:指超出人们平常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外。
一叶(yī yè)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变化或转折。
渔人(yú rén)的意思:指有智慧和耐心的人,能够冷静应对困难和挑战。
中秋(zhōng qiū)的意思:形容事物达到最好、最美好的时刻。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里太湖的壮丽景象与深沉情感。诗人以“弥漫极目远,一叶剪洪流”开篇,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浩渺无垠、波澜壮阔的画面,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无边的水域之中。接着,“浪走山疑簸,潮升岸欲浮”两句,通过动态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湖面的汹涌澎湃,山峦在波涛中摇曳生姿,潮水似乎要将岸边都淹没,营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
“三洲天外迥,百族水中秋”则将视野拉远,想象三洲在遥远的天际独立,而各种族群在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和谐,既体现了自然界的辽阔与丰富,也寓意着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最后,“欸乃渔人曲,苍然起暮愁”以渔歌起兴,借渔人的歌声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前文的壮丽景象形成对比,使得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太湖秋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