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嗟山海变,心恐地天通。
何当开岭首,西注出湖中。
波涛(bō tāo)的意思:形容波浪汹涌澎湃的样子。
长空(cháng kōng)的意思:指天空辽阔广袤,没有边际的样子。
河落(hé luò)的意思:形容河水流入大海,也比喻大事告成、功成名就。
何当(hé dāng)的意思:何时;什么时候
黄河(huáng hé)的意思:指黄河,也用来比喻强大的力量或不可遏制的势头。
鲛人(jiāo rén)的意思:指能够在水中自由活动的人,比喻游泳技术高超的人。
金堤(jīn dī)的意思:指财富积累,堆积如山,形容财富丰富。
钜野(jù yě)的意思:形容事物巨大、辽阔。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山水(shān shuǐ)的意思:指自然风景,也用来形容艺术作品或人物的美丽和高尚。
山海(shān hǎi)的意思:指地理上的山和海,也可引申为广阔的天地或辽阔的世界。
水伯(shuǐ bó)的意思:指善于游泳的人。
夏禹(xià yǔ)的意思:夏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君主。成语“夏禹”意指治理能力出众、善于管理的人。
宣防(xuān fáng)的意思:宣扬和防守
禹功(yǔ gōng)的意思:指大禹治水的功绩,比喻伟大的功绩或卓越的贡献。
鱼山(yú shān)的意思:鱼山是指一个人在水中浮动,宛如在山上行走一样。形容人在水上行走自如,游刃有余。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在东郡金堤北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河落日时的波澜壮阔与气势磅礴。首句“汉郡金堤北,黄河落日东”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大的自然场景之中,黄河仿佛从东方的地平线缓缓流淌而来,与远处的落日相映成辉,营造出一种壮美而又略带苍凉的氛围。
接下来,“波涛凝沴气,翻浪蹙长空”两句进一步渲染了黄河的动态美。波涛汇聚,凝聚着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翻滚的浪花似乎要冲破长空的束缚,展现出黄河不屈不挠的气势。这种对黄河力量的描绘,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雄伟壮观,也暗含了诗人对历史洪流的感慨。
“钜野鲛人室,鱼山水伯宫”两句则通过神话传说的引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色彩。钜野和鱼山是古代传说中的地点,诗人将它们与鲛人(传说中的水下生物)和水伯(水神)联系起来,构建了一个充满神秘与想象的世界。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坐嗟山海变,心恐地天通”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变迁的感慨与忧虑。山海的改变,地天的沟通,暗示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测性,同时也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最后,“未就宣防筑,深怀夏禹功”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历史,提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他带领人民疏通河流,治理洪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治水经验。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大禹功绩的敬仰,同时也反思了当前未能有效治理黄河决口的问题,流露出深深的遗憾与期待。
“何当开岭首,西注出湖中”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与设想。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开山辟路,引导黄河之水向西流入湖泊,以此来解决黄河泛滥的问题。这种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描绘,既是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也是对人类智慧与勇气的呼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壮丽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深厚的情感底蕴。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哲学探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